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中起火病例分析

2022.2.11

骨水泥可以增加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减轻假体作用于周围骨组织的压力,有利于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目前骨水泥常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但骨水泥具有易燃性等理化特性,临床上往往被忽视,导致各种意外发生,我科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出现术中骨水泥起火一例,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女,81岁,因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障碍10h入院。诊断:左股骨颈闭合性骨折;重度骨质疏松症。入院后行下肢皮肤牵引术,行双下肢血管彩超及X线片。择期于全麻下行左侧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患者取右侧卧位,3%的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以股骨大粗隆顶点为标志,取髋关节后外侧弧形切口长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臀大肌,显露梨状肌窝和外旋肌群,切断外旋肌群,分离后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修整残留股骨颈,显露髋臼,清理髋臼底脂肪组织及小凹韧带残余部分。再将患髋屈曲、内收、内旋、屈膝,参照股骨远端髁平面确定20°前倾角,用开口器开口,由小到大用髓腔锉扩髓,采用1∶1的比例进行骨水泥调配,将骨水泥注人髓腔,打入骨水泥柄,刮除多余的骨水泥。在刮除多余的骨水泥过程中,采用电刀的强力电凝模式止血,功率为80W,触及骨水泥,导致骨水泥局部起火,采用湿纱布覆盖灭火。清除燃烧变性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安装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检查假体松紧度、活动度、稳定性及肢体长度,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讨论


目前临床使用的骨水泥包括液态单体和粉末状多聚体,液态单体的主要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防止单体聚合的保护剂对苯二酚和激活剂二甲基氨基甲苯。粉末状多聚体主要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激动剂过氧联苯甲酰,有些可能还含有二氧化钴、硫酸钡等X线成像剂或抗生素等。在这些成分中,MMA及PMMA均具有易燃性。其中MMA的燃点为421℃,为燃烧性液体。PMMA在不同条件下燃点不一样,但有限氧指数仅17.3,闪点仅为10℃,因此骨水泥在固化过程的四个分期中皆具有易燃性。所以在局部高温的条件下,容易导致骨水泥燃烧。


电刀的工作原理是将高频电流聚集起来,进而产生高温来进行电切或电凝。茹磊磊等人测试,电刀功率为20W时,产生的温度为214.4℃;电刀功率为70W时,组织温度436.6℃,随着电刀功率的增加,温度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采用的的电刀输出功率多数在200W以上,电刀可以产生的温度远高于436.6℃。同时MMA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释放出来的最高温度为40℃~47℃。因此本次意外为骨水泥固化过程中,电刀造成的高温合并骨水泥固化产热的温度超过了骨水泥的燃点,导致了骨水泥起火。虽然本次意外并未带来严重后果,但仍给予我们几点体会:虽然手术台上起火并不常见,但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为富氧环境,手术台上导致火灾发生的易燃易爆物品无处不在。其中骨水泥、酒精、纱布、手术衣及无菌单等均为易燃物品,高频电刀、光纤电源、电缆和激光等都属于火源,容易导致火灾,一旦发生则会出现严重后果。而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术本身,容易忽略消防问题,因此需提高医护人员手术时的消防意识,防止火灾发生。


本次意外的原因主要为高电刀功率带来高热量,进而造成骨水泥起火,这提醒我们,在有效切割及止血前提下,应降低电刀的使用功率,可以降低起火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目前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材料众多,多数情况下医务人员只了解手术材料的临床作用及使用方法,但对其的理化特性、生物毒性等方面了解并不透彻,因此需增加对手术中使用的材料的认识,才能防止类似的意外再次发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