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膀胱恶性肾源性腺瘤病例分析

2022.3.30

患者,男,67岁。因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伴血块1周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排尿困难,无发热及腰痛。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极高危型,慢性贫血。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尿细胞学检查阴性。B超检查:膀胱后壁约4.1 cm x 3.0 cm中低回声团块,基底宽,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CT检查:膀胱后壁隆起性中等密度肿物,凸向膀胱腔内,精囊三角区锐利,未见盆腔淋巴结肿大。IVU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膀胱镜检查:膀胱后壁可见一广基、单发隆起性肿物,大小约4 cm x3 cm,表面可见出血坏死灶,双侧输尿管口显示不清。膀胱镜病理活检见膀胱固有膜内大量分散的胞质嗜酸性的腺体,细胞有一定间变,部分腺体结构不完整,有浸润表现,考虑为恶性,诊断为膀胱恶性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病理分期T1N0M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AX2、CK7、P504S、EMA(+),Ki-67 10%(+),E-cadherin、CD45、波形蛋白、CK20、PSA、P63、CD10(-)。因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家属放弃手术,改用中药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死于膀胱肿瘤进展。

 

讨论

 

NA多继发于手术、结石、创伤、慢性炎症、肾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等,通常为良性病变,极少有恶性转化的倾向。NA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6岁,男:女为3:1,常为单发,但亦可多发。病变多呈乳头状、息肉状,约60%的NA直径<1 cm,但约10%的NA直径>4 cm。镜下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内,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小管(最常见)、小管囊性、乳头状结构等,偶呈实体结构或伴有梭形细胞的纤维黏液样病变。增生细胞呈单层立方状、柱状或扁平状,胞质弱嗜酸性或含空泡。可见特征性的“鞋钉”样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深,位于细胞顶端。有时增生小管仅由一两个细胞构成,细胞核被挤压至胞体一侧,形似印戒细胞。增生细胞的核有轻度异形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问质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本例镜下表现局部细胞呈异形性,核大深染,排列紊乱,局部存在坏死,具有恶性病灶特征。因NA多为良性病变,治疗多以肿物切除术为主,复发率为37%-88%。NA亦有恶性变报道。伴有免疫抑制、神经源性膀胱及外伤感染的NA患者存在恶性变的风险。恶性NA的预后比膀胱尿路上皮癌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