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原发性额窦脑膜瘤病例分析

2022.3.14

 

1.病历摘要

 

女,27岁;因“发现左额部隆起2个月余”于2014年6月入院。左额窦区压痛,无溢泪、视物模糊、鼻塞、涕中带血、嗅觉减退。副鼻窦MRI显示:左侧额窦腔明显破坏、扩大,窦壁不完整,局部见软组织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窦壁未见明显骨质吸收破坏;双侧下鼻甲黏膜影增厚,鼻中隔向右偏曲(图1A)。

 

1647228385371138.png


图1A术前MRI,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大小约40mm×30mm

 

术前诊断为左额窦肿物。全麻下行眉弓切口左额窦肿物切除术,术中经鼻内镜直视下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寻找并开放左侧额窦开口,全切肿物后,钛板修补额窦底及前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左侧额窦)脑膜瘤(砂粒体型)WHOⅠ级(图1B)。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未放、化疗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局部复发征象。

 

1647228385101574.png


图1B病理检查:多量砂粒体,瘤细胞呈短梭形,排列成束状、漩涡状(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2.讨论

 

鼻旁脑膜瘤多继发于颅内病灶,以眶内最多见,其次见于鼻腔鼻窦、耳、皮肤和口腔。额窦原发良性病例罕见。异位脑膜瘤好发年龄40~60岁,女性常见,发病率可能与放射线、年龄增长及2型神经纤维瘤病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检查。脑膜瘤原发于额窦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窦腔内充满肿瘤,因生长方向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

 

本例据Lopez脑膜瘤分型法为Ⅱ型:异位性软组织发生的脑膜瘤,在周围皮肤内发展,见于感觉器周围,特别是眼眶、副鼻窦、颊部周围及脑神经、脊神经附近。脑膜瘤CT可见圆形、分叶状或扁平状,密度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瘤侵及邻近骨质可有增生硬化或破坏,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如果CT平扫见鼻腔或鼻窦区较高混杂密度影,且病灶周围有环形钙化,瘤体内出现条片状不规则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应高度怀疑脑膜瘤。脑膜瘤MRI信号常与脑皮质信号相等,部分瘤内坏死、出血,周围伴有水肿。T1、T2低信号为砂粒体型脑膜瘤表现,可区分其与骨良性增生性病变;其他类型脑膜瘤内含蛋白质及血液成分,T1、T2为高信号,可与一般炎性病变区别。

 

额窦异位脑膜瘤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肿瘤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额窦手术会影响颅底解剖完整,注意颅底修补,预防颅内逆行性感染。术者可考虑内镜下切除肿瘤,其能到达部位深在的肿瘤,对面部解剖改变较小,不同角度镜头能实现最大限度肿瘤切除,肿瘤全切除后利用钛板固定修补额窦底壁,可以预防颅底与外界相通。

 

总之,额窦异位脑膜瘤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颌面部肿块,应完善相关检查,了解与颅内的解剖关系。考虑异位肿瘤的病例,必要时可穿刺活检。确诊病人根治关键在于肿瘤全切除,术后可根据病理及检验结果辅助放、化疗预防复发。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