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节镜下治疗距骨负重面骨样骨瘤病例报告

2022.4.04

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因右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3年余,于2013年6月入院。检查:右踝关节轻度弥漫性红肿,前方压痛,跖屈、背伸时疼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分;关节背伸5°、跖屈20°,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64分。X线片提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CT示距骨穹窿部存在明显囊性硬化灶;MRI示T1像中距骨穹窿部负重面有明显低信号影并周围骨水肿,大小约1cm×1cm×1cm。见图1。诊断为距骨穹窿部骨样骨瘤。


1649060418922939.png


首先于关节镜下探查,见关节腔内广泛出血并滑膜增生,彻底清理增生滑膜;见胫距关节距骨前软骨面部分软骨退变、软化;清理软化软骨,见软骨下骨肿瘤组织,予以彻底清除并电灼。然后改为小切口开放手术,作正中切口,见胫距关节面前内侧距骨穹窿部骨肿瘤病灶,刮匙清理残留肿瘤组织,并取病理组织活检。清除退变的软骨及肿瘤组织后遗留大小约1cm×1cm、深1.5cm骨洞,取同侧带骨膜髂骨修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骨样骨瘤。术后12个月,右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为1分;踝关节背伸15°、跖屈3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1分。


X线片及CT示胫距关节面曲度完整,未见明显撞击;MRI示病灶软骨表面尚光滑,移植的自体骨软骨愈合良好,无脱落。术后12个月行二次踝关节镜检查,见嵌入移植骨块表现为纤维软骨瘢痕修复,纤维软骨表面高于胫距关节面约1mm,活动见稍有撞击征,予以修整成形(图2)。术后18个月右踝关节背伸25°、跖屈40°,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骨样骨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男性的良性骨肿瘤,典型临床症状为疼痛,多为钝痛,通常伴有夜间静息痛。由于其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误诊率较高。骨样骨瘤具有影像学特征性,X线片表现为小圆形透亮瘤巢及周围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直径<1.5cm。CT是诊断骨样骨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具体表现为以瘤巢为中心的囊性硬化灶。MRI能反映瘤巢发展的不同阶段,显示瘤巢中血管、骨样组织及编织骨成分比例,且表现出瘤巢周围骨水肿的发展程度。


骨样骨瘤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水杨酸类药物治疗、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经皮微创肿瘤切除等。关节镜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作用,本例患者于关节镜下取出病灶,避免了消融术导致病灶组织破坏,取出样本行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目前,关节镜下或开放手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已取得较好疗效,且随访多年未见复发征象,但罕见发生于距骨负重面的骨样骨瘤报道。


骨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包括关节镜下清理成形、钻孔微骨折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等,各有其优势。由于骨膜本身富含未分化的间充质前体细胞,具有分化生长潜能和转化关节软骨的能力,带骨膜髂骨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已得到证实。


本例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选择带骨膜自体髂骨移植修复距骨负重面软骨,术后12个月二次踝关节镜检查,见嵌入的移植骨块表现为纤维软骨瘢痕修复,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负重需求。同时,镜下见纤维软骨表面稍高于关节面约0.5mm,造成轻微撞击,术中予以修整成形。因此在距骨关节面的骨软骨移植术中,应注意移植骨块高度不能高于软骨表面,以免造成撞击征。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