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益赛普治疗药疹3天后重新发热病例分析

2022.3.03


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疹、瘙痒伴发热4 d就诊。患者自述有痛风病史5年,发病前22 d因痛风首次接受别嘌醇100 mg每天2次治疗。就诊前4 d手臂出现红色皮疹,眼结膜红肿疼痛,口唇糜烂,口腔溃疡伴分泌物增多,后红色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全身,伴剧烈瘙痒。体检:口温38.7 ℃,呼吸20次,脉搏85次,血压140/88 mmHg。皮肤科情况:全身密布针头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占体表面积70%。面部浮肿,双眼结膜充血,伴分泌物。双唇糜烂、渗出、肿胀,口腔黏膜散在多处浅表性溃疡。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无肿瘤、结核、病毒性肝炎和其他重症感染。


1646300060242688.jpg

患者面部浮肿,双眼结膜充血,伴分泌物。双唇糜烂、渗出、肿胀,口腔黏膜散在多处浅表性溃疡


诊断:


重症药疹。


治疗经过:


停用别嘌醇。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皮下注射,25 mg,每3天1次,首剂加倍,预期注射4~6次。初次注射益赛普即迅速获效,口温降至36.4 ℃,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反应良好。但初次注射益赛普后第3天(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突然升高至39.2 ℃并持续发热,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原皮疹未见水疱和坏死,也无新发皮疹,体温继续爬升之际,食欲持续恢复。复查肝酶下降,肾功能指标好转。住院第4天,继续注射益赛普25 mg。住院第5天,体温仍高达38.8 ℃,并出现跖趾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疼痛、肿胀,增加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给予口服秋水仙碱,至第3次用药,患者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退,体温降至36.5 ℃。住院第7天,皮疹继续好转,继续注射益赛普。住院第10天,全身皮疹明显消退,继续注射益赛普后出院。出院随访2周,皮疹痊愈。因尿酸582 μmol/L,嘱患者风湿科随访。


别嘌醇是引起重症药疹的首要致敏药物之一。约2%应用别嘌醇的患者可发生轻度药疹,0.1%~0.4%可发生重症药疹,死亡率20%~25%。本文患者在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益赛普治疗别嘌醇所致重症药疹时,退热后再次发热,经与药疹控制不良、药物热、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双峰热、病毒、细菌、免疫、肿瘤等鉴别诊断,最终确诊发热为痛风急性发作所致。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