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RU

ES

超强致病菌

本专题涉及超强致病菌的标准有152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超强致病菌涉及到农业和林业、环境保护、微生物学、兽医学、捕捞和水产养殖、肉、肉制品和其他动物类食品、职业安全、工业卫生、食品综合、词汇、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饲料、道路车辆装置。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超强致病菌涉及到农林技术、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医疗设备通用要求、动物检疫、兽医与疫病防治、、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卫生检疫、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卫生、安全、劳动保护、技术管理、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卫生、畜禽饲料与添加剂、土壤、肥料综合。


广东省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福建省地方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ZA-SANS,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美国国防部标准化文件(含MIL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行业标准-商品检验,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SN/T 3196-2012 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检测.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筛选法
  • SN/T 2641-2010 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 PCR-DHPLC 法
  • SN/T 1543-2005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 SN/T 1870-2007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PCR法
  • SN/T 2564-2010 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检测 MPCR-DHPLC法
  • SN/T 2349-2009 国际海港水域肠道致病菌监测规程
  • SN/T 1869-2007 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
  • SN/T 2563-2010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 MPCR-DHPLC法
  • SN/T 3872-2014 出口食品中四种致病菌检测方法 MALDI-TOF-MS法
  • SN/T 2651-2010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
  • SN/T 2754.1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2部分:溶藻弧菌
  • 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3部分:创伤弧菌
  • SN/T 2754.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3部分:志贺氏菌
  • SN/T 1870-2016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 SN/T 2754.1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15部分:阪崎肠杆菌
  • 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2部分:大肠杆菌O157
  • SN/T 2754.7-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7部分:空肠弯曲菌
  • SN/T 2754.10-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10部分:产气荚膜梭菌
  • SN/T 2754.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5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SN/T 2754.9-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9部分:溶血性链球菌
  • SN/T 2754.8-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8部分:肺炎克雷伯菌
  • SN/T 2754.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 2754.1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4部分: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 SN/T 2754.1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1部分: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
  • SN/T 2754.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4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SN/T 2754.6-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6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 SN/T 3064.4-2011 国境口岸蝇类、蜚蠊携带重要病原体检测方法.第4部分:致泻性大肠杆菌

中国团体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江苏省食品地方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民政部,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河北省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法国标准化协会,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NF T90-412:2016 水质致病性葡萄球菌计数膜过滤法
  • NF V08-064-1*NF EN ISO 21872-1: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弧菌属水平测定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NF V08-027*NF EN ISO 10273: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水平方法
  • NF EN ISO 10273: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水平方法
  • NF EN ISO 21872-1/A1:2023 食物链微生物学 - 测定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 第 1 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物种的检测 - 修正案 1...
  • XP V08-813-2016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检测
  • XP V08-813*XP CEN ISO/TS 18867:2016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检测
  • XP CEN ISO/TS 18867:2016 食物链微生物学 - 用于检测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SN/T 4739-2016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疫技术规范
  • SN/T 4525.8-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8部分: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 SN/T 4525.4-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4部分:霍乱弧菌
  • SN/T 4525.1-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 SN/T 4525.5-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5部分:克罗诺杆菌
  • SN/T 4525.7-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7部分:空肠弯曲菌
  • SN/T 4525.6-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6部分:化脓链球菌
  • SN/T 4525.3-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SN/T 4525.2-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 4525.10-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10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SN/T 4525.9-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9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安徽省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吉林省地方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DB22/T 1676-2012 冻鲜鱿鱼多种致病菌的测定 多重PCR法
  • DB22/T 2688.1-2017 饲料中三种致病菌检测 微滴数字PCR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 DB22/T 3298-2021 淡水鱼肠道常见致病菌分离与纯化技术规程
  • DB22/T 2688.3-2017 饲料中三种致病菌检测微滴数字PCR法 第3部分:产气荚膜梭菌
  • DB22/T 2688.2-2017 饲料中三种致病菌检测微滴数字PCR法 第2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CN-STDBOOK,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图书 A-4581 果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测 真菌毒素、致病菌和果品成分

行业标准-农业,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GB 29921-2013问答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问答
  • 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
  • SN/T 5516.2-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2部分:志贺氏菌
  • SN/T 5516.15-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5部分:霍乱弧菌
  • SN/T 5516.1-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 SN/T 5516.8-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8部分:空肠弯曲菌
  • SN/T 5516.14-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4部分:产气荚膜梭菌
  • SN/T 5516.13-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3部分:蜡样芽孢杆菌
  • SN/T 5516.4-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4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SN/T 5516.12-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2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 SN/T 5516.5-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5部分:克罗诺杆菌属
  • SN/T 5516.3-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3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 5516.11-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1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
  • SN/T 5516.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6部分:大肠埃希氏菌O157
  • SN/T 5516.10-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0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 SN/T 5516.9-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9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SN/T 5516.7-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7部分: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海关总署,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SN/T 5364.3-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3部分:溶藻弧菌
  • 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4部分:创伤弧菌
  • SN/T 5364.2-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2部分:霍乱弧菌
  • SN/T 5364.8-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8部分: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 SN/T 5364.1-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1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SN/T 5364.5-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5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 5439.1-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
  • SN/T 5439.4-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4部分:克罗诺杆菌
  • SN/T 5439.6-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6部分:空肠弯曲菌
  • SN/T 5439.3-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3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 SN/T 5439.2-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 5364.7-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7部分: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 SN/T 5364.6-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6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SN/T 5439.7-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7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SN/T 5439.5-2022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试纸条法 第5部分: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O157

湖北省地方标准,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DB42/T 1864.2-2022 家禽疫病诊断技术规程 第2部分:禽大肠杆菌致病群双重探针法检测

GOSTR,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GOST R 57989-2017 特色食品 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英国标准学会,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16/30295979 DC BS EN ISO 21872 食物链微生物学 检测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水平方法
  • BS EN ISO 21872-1:2017+A1:2023 食物链微生物学 测定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检测潜在的肠道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
  • BS DD ISO/TS 21872-2: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除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以外菌种的检测
  • BS DD ISO/TS 21872-1: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
  • DD ISO/TS 21872-1: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潜在肠道致病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
  • 21/30430462 DC BS EN ISO 21872-1 AMD1 食物链微生物学 弧菌属水平测定方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PD CEN ISO/TS 18867:2015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检测
  • DD ISO/TS 21872-2: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潜在肠道致病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以外的物种检测
  • PD ISO/TS 21872-2:2020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测定弧菌的水平方法副溶血弧菌总数和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计数在海鲜中使用核酸杂交

德国标准化学会,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DIN EN ISO 21872-1:2023-06 食物链微生物学 测定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DIN EN ISO 21872-1: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弧菌属水平测定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ISO 21872-1:2017)
  • DIN CEN ISO/TS 18867:2016-01*DIN SPEC 10056:2016-01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 DIN EN ISO 10273: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水平方法(ISO 10273:2017)
  • DIN EN ISO 10273:2017-08 食物链微生物学 -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水平方法(ISO 10273:2017)

ES-UNE,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UNE-EN ISO 21872-1:2018 食物链微生物学 测定弧菌属的水平方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UNE-CEN ISO/TS 18867:2015 食物链微生物学 -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检测(ISO/DTS 18867:2015)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EN ISO 21872-1:2017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 水平测定弧菌属的方法 -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EN ISO/TS 18867:2015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检测
  • EN ISO 21872-1:2017/A1:2023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 水平测定弧菌属的方法 -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包含修改件A1,2023
  • EN ISO 21872-1:2017/prA1:2021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 水平测定弧菌属的方法 -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包含修改件prA1,2021
  • EN ISO/TS 17919:2013 食物链微生物学.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A,B,E和F型肉毒杆菌毒素产生的检测
  • CEN ISO/TS 18867:2015 食物链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食源性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检测(ISO/TS 18867:2015)
  • EN ISO 10273:2017 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推测的致病的耶尔森氏结肠菌落计数的水平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ISO 21872-1:2017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 水平测定弧菌属的方法 -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 ISO 21872-1:2017/Amd 1:2023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 水平测定弧菌属的方法 -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修改件1
  • ISO/TS 18867:2015 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检测
  • ISO/TS 21872-2: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第2部分:除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以外菌种的检测
  • ISO/TS 21872-1:2007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第1部分: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
  • ISO/TS 21872-1:2007/cor 1:2008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水平方法.第1部分: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技术勘误表1

IN-BIS,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IS 5887 Pt.4-1976 食物中毒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第 IV 部分韦氏梭菌、肉毒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及韦氏梭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计数

KR-KS,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KS J ISO 10273-2022 食物链微生物学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水平方法

IX-FAO,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CAC/GL 73-2010(En) 关于采用《食品卫生通用原则》防控海产品中 致病性弧菌的准则

RU-GOST R,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GOST ISO/TS 21872-1-2013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并行法. 第1部分: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检测
  • GOST ISO/TS 21872-2-2013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潜在肠道致病性弧菌属检测的并行法. 第2部分: 除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之外的物种的检测

AENOR,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UNE-EN ISO 10273:2017 食物链微生物学 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水平方法(ISO 10273:2017)

AT-ON,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 OENORM EN ISO 21872-1/A1:2021 食物链微生物学 弧菌属水平测定法 第1部分:潜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测 介质 ASPW、TCBS 和 S 的性能测试

韩国科技标准局,关于超强致病菌的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