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颜面部外伤后异物误诊病例分析

2022.4.05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10岁,2013年9月初不慎摔伤,致右侧面颊部一斜行长约3 cm创口,出血较多,于当地医院简单缝合止血处置后,次日到本科室就诊,查体:见右侧颜面部肿胀,面颊部创口对合良好。

 

自述:缝合创口周围疼痛明显。疑创口内异物残留,于局麻下行异物取出、清创缝合术,术中于面颊部创口内取出异物大小约0.3 cm×0.3 cm×0.2 cm,术后伤口一期愈合,但于术后1个月发现右侧上眼睑皮肤红肿破溃,流脓,局麻下切开引流,经多次换药未见好转,遂于当地医院行颌面部CT检查显示:右上眼睑周围低密度影像,疑外伤性血管瘤,再次探查创口,见创口内炎性肉芽组织,未见明显血管瘤样组织,给予清创后关闭创口,伤口1周后愈合,但右上眼睑创口于术后1.5个月再次出现流脓,伤口经多次换药仍不愈合,于术后2个月再次就诊,见右上眼睑皮肤再次破溃,皮肤与皮下组织形成粘连,表面形成炎性肉芽肿,窦道口周围皮肤发红,再次于局麻下行局部清创,术中探查发现,局部已形成窦道,窦道最深点已至眶外侧间隙,彻底清除窦道,于窦道外侧.眶外侧间隙发现一大小约2.5 cm×1.0 cm×0.5 cm异物,止血钳取出,经确认为农作物秸秆,彻底清创后关闭创口,伤口正常愈合。

 

半个月后,患者因右上眼睑再次出现红肿就诊,查体:右上眼睑局部红肿,可见点状窦道口。窦道口位置与前次相同,但红肿范围及窦道口大小均明显减小,面颊部创口愈合良好。于本院行颌面部CT检查示:右侧眶骨外侧缘外局部高密度影,异物可能性大。明确诊断后,局麻下于右上眼睑创口处再次行创口探查、异物取出术。异物残碎,位于右侧颞部正中,距右侧眶骨外侧缘约3 cm。彻底清除肉眼可见异物残片及炎性肉芽组织后缝合创口。7 d后创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拆除缝线,随诊2个月未见脓肿形成。

 

二、讨论

 

1.异物残留在外科时有发生,一方面是术中手术器械或辅料遗留在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主要是外伤异物残留,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影响。外伤异物残留因受伤原因多种,体内异物的材质、大小也多种多样,当异物不完整时,残留可能性更大。

 

2.此外医学影像学检查是一项重要诊断依据,在诊断时可作为重要参考。超声、X线平片、CT、核磁共振检查均可用于异物的定位诊断。本病例中多次伤口不愈合后经仔细询问病史,患儿主诉有农作物秸秆扎伤病史,清创时取出部分秸秆碎渣。但外伤后明显伤口位于右侧面颊部,而其他处未见创口(包括右上眼睑),清创后颊部创口愈合完好,而于右上眼睑处出现皮肤反复破溃,给异物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术前及术后均未经摄片检查。异物大小、多少、具体位置均未明确,导致右上眼睑异物残留。某些外伤不能仅满足于1处异物的取出,尚需注意是否有多处异物。

 

3.而且影像诊断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摄影条件、摄片质量标准、诊断医师经验水平等。其次不同时间段影像检查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如CT扫描,木质异物为低密度影像,随着时间推移,异物周围组织水分吸收量逐渐增加,衰减值逐渐变化,几个月后结果可能为高密度影像。此病例第1次脓肿切开术后于当地行颌面部CT检查见右侧颞区低密度影,怀疑外伤性血管瘤。第2次于本院行颌面部CT扫描结果示右外侧眶周高密度影,可疑异物残留,给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虽然CT成像是异物影像学诊断基本方法,其他检查手段也不容忽视,如超声定位,有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异物检出率为90%,而CT扫描仅为70%。

 

4.外伤清创时需密切结合病史,病史应尽可能详细,比如包括外力作用方式、部位、外力作用物具体物品、材质等。此患者年龄较小,病史描述不清。首诊医生紧急止血缝合创口,忽略创口内异物残留可能性。再诊医生也不能忽略病史的重要性,警惕异物残留。

 

5.清创时探查创口深度宁深勿浅,保证完全清创肉眼可见异物后再缝合创口。此患者受伤方式特殊,高处摔落时农作物斜行扎入右侧面颊部直至右侧眶骨外侧缘后折断,外观只可见面颊部农作物扎入创口,且树枝进入路径较长,约半个面纵径,因此清创时探查很难达到相应的深度,导致折断异物长时间残留,面颊部创口愈合后,残留异物至周围反复感染于右上眼睑皮肤最薄处形成破溃。经过本误诊病例得知,创口愈合过程中如出现感染、反复化脓现象,并出现窦道,应高度警惕异物残留可能,密切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行处理,若异物较深,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密切,条件允许可以在图像导航技术下精确清除残留异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