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并发假性囊肿诊疗分析-1

2022.2.05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微创术式。关于PELD的并发症,文献多集中在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术后髓核再突出等。而Young等于2009年首次报道了一种罕见的PELD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PDP)。PDP是原突出髓核被摘除后术区出现的囊性病变,出现时间一般约为术后1个月,部分患者出现根性症状,与术前症状相似;部分患者无症状,随时间推移,囊肿消失。行MRI检查发现,原髓核突出区域术后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影。迄今为止,罕见报道PDP的中外文献,学术界对于其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都缺乏统一认识,笔者旨在报告我院在PELD临床实践中接触的3例PDP病例及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复习PDP的相关文献,探讨PDP与椎间盘囊肿的关系、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33岁,因“反复腰部疼痛7年,再发伴左下肢疼痛20d”入院。查体:左侧大腿后方S1根性痛;影像学检查:腰椎CT、MRI示L5/S1椎间盘向左后方脱垂压迫左侧S1神经根(图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于2015年7月19日硬膜外麻醉下行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纤维环汽化成形术,术后症状即刻缓解。复查CT,矢状位示脱垂髓核已摘除,横断位仍可见疑似椎间盘突出征象,其实为内镜术后术区水肿信号(图2)。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下腰部酸胀疼痛及左下肢大腿后侧放射性疼痛。门诊复查MRI示原手术节段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类圆形影,10×6mm,压迫左侧S1神经根(图3),予以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2周后,门诊随访,患者症状缓解。


图1.png


病例2,男性,20岁,因“反复腰背部伴右下肢疼痛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右下肢L5根性痛。影像学:腰椎CT、MRI示L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右侧L5神经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5)。于2016年3月21日局麻下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纤维环汽化成形术,术后症状即刻缓解。复查CT示原突出髓核摘除彻底(图5)。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MRI示手术节段出现T2高信号,T1低信号类圆形影,11×6mm,未压迫神经根(图6),因患者无任何不适,予以观察,术后1年复查MRI,提示囊肿消失(图7)。


图4.png


病例3,男性,16岁,“反复腰背部疼痛1年,伴右下肢疼痛7个月”入院。查体:右侧下肢S1根性痛。影像学:腰椎CT、MRI示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S1神经根(图8)。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于2017年10月11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汽化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即刻缓解。复查CT示突出髓核摘除彻底(图9)。术后1个月,再发腰背部及右下肢根性疼痛,基本同术前。复查MRI示原手术节段,出现T2高信号,T1低信号类圆形影,11×9mm,压迫右侧S1神经根(图10),予消炎止痛、脱水消肿等治疗2周后,症状无改善。经全科室讨论后,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探查术。术中可见右侧S1神经根腹侧有一包裹性、暗黑色囊肿,术中完整切除,可见囊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复查MRI示原高信号区消失,遗留混杂信号区,考虑为水肿信号(图11)。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