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皮肤外伤诱发肿胀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2022.3.06


肿胀性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 tumidus,LET) 是皮肤 型红斑狼疮(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 的一个少见而 独立的亚型[1, 2],典型临床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罗兰色、硬性、水 肿性、荨麻疹样斑块,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无瘢痕、萎缩、溃 疡及毛囊角栓。皮损主要发生在曝光区域,其病因不明,目前 认为与遗传、紫外线照射、饮食、感染、精神压力及药物等因素 有关[3-8]。我科于2014 年收治1 例皮肤外伤诱发肿胀性红斑狼 疮,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56 岁。左侧面部红斑、肿胀伴疼痛1. 5 年。1. 5 年 前左侧面部不慎被仙人球刺伤, 1 周后左侧鼻旁及下颌刺伤部 位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并逐渐扩大形成斑块,伴轻度触痛,我 院门诊行皮损病检诊断为红斑狼疮? 患者自行予中药等治疗, 病情逐渐加重。1 年前第二次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红斑狼疮” 收入院,每天予甲强龙 40mg 静滴,羟氯喹和雷公藤多苷片口 服,治疗9 天后皮损颜色变暗,出院。此后患者曾先后就诊于 多家医院,期间两次行皮损病检,均提示红斑狼疮。1 个月前因上述病情明显加重,皮损扩展至左侧面颊及下颌,双耳廓及其 周围皮肤出现红色水肿性斑片及斑块,故第三次就诊于我院, 门诊以“肿胀性红斑狼疮”收入院。患者否认发病前用药史,发 病以来,无发热、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关节痛和脱发等症状及 体征。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 一般状况良 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 左侧面颊至下颌部 见成人手掌大紫红色浸润性斑块,质韧,伴轻微触痛,双耳廓及 其周围皮肤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浸润性斑片及斑块,表 面无鳞屑及毛囊角栓( 图 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风湿 三项、免疫五项、肝功、血脂、血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核杆菌 T 斑点试验阴性。抗核抗体∶ 颗粒型1∶ 100 阳性。左下颌皮损组 织病理示: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胶样小体及色素 失禁,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图2a) , 阿新蓝染色真皮胶原纤维间可见大量黏蛋白沉积( 图2b) ,直接 免疫荧光为阴性,PAS 染色未见真菌孢子及菌丝,抗酸染色未 见阳性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 肿胀性红斑狼疮。治疗: 每 天予甲强龙30mg 静滴,羟氯喹0. 2g( 2 次/d) 和雷公藤多苷片


1646569477871758.jpg

HE ×100, Alcian blue stain ×200 图1 左侧面颊至下颌部可见成人手掌大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图2 组织病理;图3 治疗1 年后


20mg( 3 次/d) 口服,并予 0. 03% 他克莫司软膏外搽( 2 次/d) , 住院治疗8 天后病情明显缓解,左面部紫红色斑块基本吸收消 退,左下颌及下眼睑仍可见红色水肿性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肿 胀减轻,每天予甲泼尼龙片 24mg 口服,余治疗同前,并嘱患者 避光和防晒及定期复查, 1 个月后停用雷公藤多苷片,激素逐渐 减量,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眼底检查。随访 1 年时, 皮损已基本全部消退,柔软,仅左侧鼻旁及下颌部留有淡红色 斑片,未见瘢痕及萎缩( 图 3) 。目前已停药 3 个月,无复发,继 续随访中。


2 讨论


根据新的 Düsseldorf 皮肤型红斑狼疮分类方法( Düsseldorf Classification of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2004)[1, 2],LET 作为 CLE 的一个独立亚型被划归于间歇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ICLE) 中,诊断标准为[9]: ①临床表现: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的 红色丘疹或斑块,荨麻疹样; 表面无变化( 萎缩、脱屑、糜烂、结 痂或毛囊角栓) ;预后不留瘢痕,皮损常在日光暴露后一段时间 ( >24 h) 出现; ②组织病理: 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 浸润,间质黏蛋白沉积,无或轻度表皮改变: 如表皮萎缩、基底 层空泡变性、毛囊角栓、角化过度、基底膜增厚,直接免疫荧光 多为阴性。③排除 SLE 的诊断标准; ④抗核抗体、抗 Ro、抗 La 或抗 DNA 抗体多为阴性。本例患者根据皮损发生于眼眶、面 颊及下颌部位的紫红色浸润性斑块,触之质硬韧,皮损消退后 无瘢痕及萎缩发生;4 次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红斑狼 疮改变,真皮胶原纤维间可见大量黏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为阴性,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典型,排除了感染、SLE 的诊断标准, 故“肿胀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明确。本病需与结节病、慢性肉芽 肿病、扁平苔藓、Jessner 淋巴细胞浸润症、淋巴瘤等相鉴别。鉴 别主要依据皮肤病理学改变上的差异。目前认为光敏感是LET 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 LET 患者都表现光敏性, 也不是所有 LET 皮损表现都与日光暴露有关[10]。本例患者没 有明确的光敏感症状,但发病前有明确的皮损局部被仙人球刺 伤的外伤史。皮肤外伤后诱发 LET 未见报道,机制不清,是否 与皮肤外伤后合并感染或皮肤炎症诱导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11]。LET 的一线治疗是避光、防晒,局部应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系统治疗首选 抗疟药,有效率可达80%以上。主要有羟氯喹,成人口服200 ~ 400 mg/d; 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选用中小剂量,如泼尼松 0. 5 mg/( kg· d) ,病情控制后缓慢递减;对于顽固病例系统应用 免疫抑制剂也有一定疗效,如: 甲氨蝶呤、反应停、霉酚酸酯、硫 唑嘌呤、氨苯砜等[12]。本例患者采用羟氯喹联合小剂量皮质类 固醇激素口服,局部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收到良好疗 效,仍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