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延髓背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2022.1.23

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常见血管错构瘤,易反复出血导致病变逐渐增大,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治愈。延髓作为呼吸和心跳中枢,布满神经核团,该处病变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收治延髓海绵状血管瘤1例,手术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好转出院。

 

1.病历摘要

 

男,42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6d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额纹对称,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2.5mm,光敏感,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吞咽困难。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指鼻试验阴性,Romberg试验阳性。

 

头颅CT:右侧小脑半球与延髓间约17mm×17mm斑片状高密度灶,边缘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50Hu。头部MRI:右侧小脑半球前部、桥臂下部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灶,部分延髓、第四脑室受压;T1为高低混杂信号,T2为中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影,径线约16mm×18m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给予补液、止吐等对症治疗,10d后病人病情稳定,遂完善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术前应用神经导航定位,确定血管瘤位置,术中电生理监测加强脑组织保护。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切开,沿小脑蚓部切开蛛网膜并分开蚓部与右侧小脑半球间隙,抬起下蚓部,见下蚓部前方黄色占位,质地较硬,与第四脑室有一层蛛网膜相隔。沿肿瘤边界仔细游离肿瘤,肿瘤部分灰白色与黄色相间,左侧部分发红,质地较软。

 

游离肿瘤过程中病人突发心跳骤停,持续约5s后逐渐恢复正常,完全游离肿瘤后完整取出,肿瘤约3 cm×3.5 cm×2 cm,形状不规整呈分叶,质地较硬,止血后关颅。术后病人头晕、呕吐症状消失,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术后病理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给予激素、甘露醇消除脑干水肿,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恢复。术后随访5个月,病人恢复良好,头晕伴恶心、呕吐等小脑共济失调症状未再出现,影像学检查病变无复发。

 1583282195564926.png

图1 延髓背外侧海绵状血管瘤。1A CT;1B MRI T2;1C MRI增强;1D 手术体位;1E术中暴露出肿瘤;1F 完整切除肿瘤后彻底止血

 

2.讨论

 

2.1临床特征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血管畸形,发病率较低。肿瘤血管壁由菲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缺乏弹力纤维与平滑肌,血管脆性大,其出血和再出血可能性高于颅内其他部位。常因反复多次出血,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多以后组脑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延髓部位特殊,治疗具有很大难度。

 

2.2影像学特点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因反复出血,导致病变周围含铁血黄素与胶质样变范围扩大,占位像“滚雪球”样逐渐增大。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结节状高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与水肿不明显。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根据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基础,MRI表现可分为4型:Ⅰ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逐渐变成低信号,且病灶周围出现低信号;病理上相当于亚急性出血,脱氧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血肿边缘的正铁血红蛋白可降解为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Ⅱ型:T1WI及T2WI均呈网状混杂信号,T2WI周围可见低信号圈;病理上相当于正在机化的血肿和血栓形成。Ⅲ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病理上相当于慢性出血,血肿溶解后残留含铁血黄素。Ⅳ型:T1WI及T2WI无明显显示,梯度回波序列成像可呈点状低信号;因临床病人多处于血肿机化,血栓形成期,所以多以T2WI所示病变呈“爆米花”样改变为诊断要点。

 

相比MRI平扫,SWI表现出多样化,可为完全低信号或周围呈低信号的混杂信号,特异性更强。MRI增强扫描大多可强化,较难与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2.3手术治疗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因其病变特点,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存在争议,一般选在血管瘤出血的亚急性期,这个时期手术分离血管瘤相对顺利,但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选择急诊手术。本例延髓背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出血后15d,病情稳定后采用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术前行导航定位确定血管瘤位置,设计手术切口,在充分暴露病变前提下,尽可能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正常脑组织暴露。在显微镜下紧贴瘤壁沿胶质组织增生带,在含铁血黄素环内进行分离。

 

手术切除应彻底,若病变较大,应分块切除。切除过程中需神经电生理监测,若发现手术过程中重要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功能损伤,第一时间告知手术医生停止操作。本例病人术中出现心跳骤停,考虑是在游离血管瘤过程中,双极电凝热量刺激迷走神经背核,引起心跳短暂停止。如果术中出现心跳骤停,首先应当立刻停止手术操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维持循环;本例病人心脏停跳时间约5s,在准备胸外按压时心跳逐渐恢复。所以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双极电凝功率,术中注意降温,有条件可使用激光刀尽可能轻柔操作,减少延髓牵拉。

 

总之,恰当手术时机,精湛显微镜下操作技术,术中电生理、多模态神经导航等辅助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成功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