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肠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2022.1.06

患者男,68岁。以“下腹痛、腹泻1月”为主诉入院。自诉1月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部间断性隐痛,无放射性疼痛,伴有腹泻,3~5次/日,呈黄色稀糊状便,无粘液脓血性分泌物,排便与腹痛无关,伴纳差,渐消瘦,伴乏力。辅助检查结果:血尿便常规、肿瘤标志物、传染病四项、凝血机制、甲功均未见异常。

 

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提示:未见异常。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距口侧140cm空肠上段见一1.5cm肿瘤向肠腔内突起,表面粘膜光滑、发蓝(图1);全腹部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显示:空肠近段脐上约2.2cm中线偏左肠壁前缘见一宽基底孤立结节,突向肠腔,病变边界较清,大小约(1.34cm×1.12cm),紧贴于肠壁内侧,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影,强化幅度接近邻近血管影(图2~4),肠系膜上下动脉、静脉、病变邻近肠管和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转外科行肿瘤切除肠吻合术,送检标本术后病理示:(空肠)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前.png

讨论

 

小肠血管瘤为非常罕见的血管畸形,在小肠所有良性肿瘤中约占5%~10%,最常见病变部位为空肠。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肠穿孔。病理组织形态学认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病变,其始于黏膜下血管丛,向肌层内生长,可分类为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型、混合型。

 

目前国内报道的小肠血管瘤CT影像学表现:黏膜组织可见明显肿块,边界尚清晰,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肝脏血管瘤强化方式类似,动脉期病变呈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呈斑片状强化,延迟期病变部分充填,周边肠系膜可见明显扩张的血管影像,与小肠其他良性肿瘤间质瘤、腺瘤、脂肪瘤强化不同。

 

本病例特殊之处为虽然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但是由于病灶小,位置隐秘,胃镜及结肠镜均未发现病灶,极易造成漏诊。因此,CT检查前良好的肠道准备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肠道内容如粪石等对病变遮掩,提升小肠病变检出率。同时为弥补病灶在轴状位显示信息不足,需选择不同层面和投射角度进行重建,而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是在冠状位、矢状位、轴状位或任意层面加载所得的重建图像,可从多个平面、多个角度分析病变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利于病变定位、定性,对血管、病变与邻近组织关系显影良好,从而提高小肠血管瘤检出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