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鼻中隔肌上皮癌病例报告

2022.3.15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以右侧鼻塞1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无出血、流涕、嗅觉减退、无耳鸣、听力下降,无头痛、头晕,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寒战、发热等。未就诊,后鼻塞逐渐加重并伴嗅觉减退。


近1个月来右侧鼻腔完全堵塞、嗅觉丧失、持续性流清涕,左侧鼻腔间断性鼻塞、以“右侧鼻腔新生物”收入我科。既往患糖尿病4年,未治,入院后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良好,余基本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检查:鼻中隔左侧偏曲,右侧鼻内孔处可见一粉红色不透明肿物,表面光滑,触之不痛、无出血,右侧鼻前庭可见少许黏涕,嗅觉粗测无,左侧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无异常分泌物,通气欠佳,嗅觉粗测欠佳。


鼻窦64排 CT(图1)示:右侧鼻腔及额窦、筛窦、蝶窦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鼻腔扩大,右侧上颌窦受压变窄,筛骨纸板、上颌窦内侧壁吸收变薄。鼻中隔受压左移。于2014年9月26日局部麻醉下行鼻腔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图2):鼻中隔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较符合肌上皮癌。


1647308113741316.png


图1 鼻窦CT(冠位)所示 肿瘤侵及鼻中隔、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可见眶纸板骨质部分缺如;图2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成片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细胞区,细胞密集 苏木精-伊红染色×400


免疫组织化学:S-100(+),Vimentin(+),CK灶(+),CD56灶(+),EMA(+),Ki-67(+约5%),p63个别细胞(+),Calponin灶(+),SMA部分(+),Syn(-),CgA(-),NSE(-),NF(-),CD34(-),LCA(-),Desmin(-)。


10月7日全身麻醉下行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取传统鼻侧切切口,右侧面部皮瓣外翻分离至上颌骨外侧缘,见肿物基底位于鼻中隔右侧面,范围大约1.0cm×1.0cm,肿物呈类椭圆形,触之易出血,大小约5cm×5cm×3cm,鼻中隔受压偏向左侧,上颌窦前壁及底壁骨质完整变薄,外侧与上颌窦外侧壁骨质无明显粘连,上界咬除鼻骨右侧缘部分至上颌骨额突,沿眶内下壁分离肿瘤至上颌窦后壁及后筛,上方至颅底,沿肿瘤周边1~2cm为肉眼安全界。


完整剥离肿瘤后,黏膜刀片剥离基底面鼻中隔黏膜,完整去除肿瘤及其基底,见鼻中隔软骨尚完整,标本留送常规病理,切除切缘组织送术中冷冻,冷冻回示:组织切缘未见肿瘤组织。碘伏及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腔后填塞并对位缝合加压包扎切口。


术后常规病理报告:鼻中隔梭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符合肌上皮癌。术后给予放疗,剂量为50 Gy,随访1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最早由Donath等(1972)报道,发病不超过涎腺肿瘤的0.5%,较为少见。有报道发生于鼻腔鼻窦者,认为鼻腔鼻窦黏膜含有腺体,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其分为上皮样、梭形和透明细胞样,本例为梭形且发生于鼻中隔,更为罕见。


肿瘤早期表现不一,发生于鼻腔鼻窦者多表现为鼻塞和出血,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嗅觉下降、突眼、复视、眶周疼痛、面部麻木等。本例生长相对局限,眼部复视检查无异常,裸眼视力显示:OD:0.3,OS:0.5,无视力障碍及压迫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


此病诊断依据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CK、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反应均阳性为其特征,波形蛋白可作为肌上皮细胞分化的敏感指标。本例CK、S-100蛋白、Vimentin均为阳性,与文献报道相符。其血行转移率为26.3%~47.0%,较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如肺部、肝脏超声、肿瘤相关标记物、核素骨扫描、PET-CT等,确保远端器官的安全性;必要时组织活检确诊后再行扩大性手术切除,切勿盲目手术。


本病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瘤体较小者多采用鼻内镜下切除,瘤体较大者采用传统鼻侧切手术。俞光岩等报道 19例肌上皮癌患者,术后11例复发,复发率高达57.9%。因此扩大手术范围,冷冻确定手术切缘干净,明确安全边缘,保证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是其关键;对于直径大于5cm的肿瘤,术后应辅以放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化疗效果目前并不确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