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不典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分析

2022.2.05

患者女,77岁。因左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稳4月,左上肢活动不灵,视物重影就诊。查体:神清,左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4级,左侧感觉性共济失调。MRI示:右顶叶类圆形团块影,T1WI呈等信号,其内见血管流空影(图1),T2WI呈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周围见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图2),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见“脑膜尾征”(图3)。

 1563748063865433.png

图1T1WI呈等信号,其内可见囊变、血管流空影;图2T2WI呈混杂信号影,瘤周见水肿带;图3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病灶与脑组织黏连密切,血运丰富,质地较硬。镜下:细胞呈旋涡状排列,核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图4)。免疫组化:CD34(+)、Bcl-2(+)、Vimentin(+)、Ki-67(40%)。病理: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瘤。

 1563748094121510.png

图4镜下瘤细胞紧密排列呈编织状,核深染(HE×40)

 

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少见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好发于组织浆膜层,如胸膜、腹膜,而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罕见,仅占颅内脑膜相关肿瘤的0.09%。ISFT常好发于颅后窝,幕上者少见,本例位于幕上大脑镰旁。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相近。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占位症状和颅高压,如头晕、感觉障碍、偏瘫麻痹。ISFT大体病理呈灰白色、边界清晰、质地较硬,多数有包膜,出血坏死、钙化少见。镜下瘤细胞呈梭形,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免疫组化对ISFT诊断具有决定性作用,绝大多数ISFTCD34阳性。本例与文献报道一致。文献报道STAT6几乎在所有ISFT中高表达,因此STAT6可被认为是诊断ISFT的高度敏感的免疫组化标记。

 

MRI表现: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信号,其内多见片状短T2信号,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脑膜尾征”少见。T2WI混杂信号相应于肿瘤复杂的成分,低信号为胶原纤维,高信号为瘤内囊变,稍高信号为瘤细胞聚集区,高低信号相间出现是ISFT的典型表现,即“黑白相间征”。

 

本例T2WI其内见低信号囊变影及血管流空影,增强后略不均匀强化,且见一细小“脑膜尾征”,因其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此外,本例核异型性高、核分裂相易见、Ki-67达40%,均提示为恶性ISFT,但无坏死、转移等恶性征象,瘤周虽见水肿,也不能据此鉴别其良恶性。鉴别诊断:1)脑膜瘤:中老年女性多见,位置表浅,T2WI多呈均匀等信号,常见“脑膜尾征”;2)血管外皮瘤:与ISFT有相同组织起源,CD34可为阳性,但其呈明显恶性过程,多呈分叶状,多为长T2信号,血供丰富,邻近骨质侵蚀破坏;3)神经鞘瘤:ISFT发生于脑桥小脑角区需与之鉴别,神经鞘瘤多有坏死囊变,信号多不均匀;4)脑转移瘤:有原发病史且T2WI无低信号。

 

总之ISFT罕见,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黑白相间征”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