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儿童盆腔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分析

2022.1.01

1.病例简介

 

男,1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脐周痛为主腹痛1d。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未升高。CT检查:盆腔见巨大占位,边界尚清,大小约106mm×87mm×115mm,以实性密度为主,肿块内可见散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块与右侧提肛肌关系密切,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多发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A~F);肿块由双侧髂内动脉供血,以右侧为主,盆底静脉纡曲扩张;实性部分平扫CT值43Hu,增强扫描动脉期121Hu、静脉期160Hu、延迟期126Hu。初步诊断:盆腔横纹肌肉瘤。

 

行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盆腔腹膜后一肿块,大小约120mm×120mm×100mm,主体位于膀胱后方、直肠右侧、骶骨前方,肿块与膀胱粘连紧密。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丰富,沿血管周围生长,富于胶原,核分裂象少见,局灶小灶坏死,伴少量异物巨细胞。免疫组化:分化簇3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波形蛋白部分(+),上皮膜抗原少量(+),分化簇31(-),S-100(-),结蛋白(-),肌动蛋白(平滑肌)(-),Ki-67约10%~20%(+)。病理诊断:盆腔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1631060299447882.png

2.讨论

 

SFT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组织学特点:①肿瘤细胞丰富、密集;②核分裂象多见,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超过4个;③细胞核呈多型性;④内有坏死。本例具有①、④组织学特征,符合非典型性SFT的诊断。目前认为SFT来源于CD34(+)的树突状细胞,全身多部位均可发病,最常发生于脏层胸膜,盆腔SFT少见。盆腔SFT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常因肿瘤较大出现腹部不适、脏器受累而发现。SFT多见于成年人,儿童罕见。

 

SFT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由于肿瘤坏死液化、黏液变常见,平扫多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呈“地图样”不均匀强化,而强化程度与肿瘤内部的细胞密集程度及血管分布多少相关,肿瘤渐进性强化的特性提示肿瘤富含纤维组织及胶原基质。本例SF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地图样”强化,动、静脉期CT值>100Hu,与文献报道的CT表现一致。儿童盆腔SFT需与盆腔横纹肌肉瘤、内胚窦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3种肿瘤均可出现坏死囊变、坏死、液化,增强扫描后出现渐进性不均匀强化;但SFT边界显示清楚,边缘规则,无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更强,肿瘤内部及周围可见紊乱纡曲的血管影。上述征象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04):273+275.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