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光化学反应的原理

2020.9.22

 光化学反应在环境中主要是受阳光的照射,污染物吸收光子而使该物质分子处于某个电子激发态,而引起与其它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是二氧化氮(NO2)在阳光照射下,吸收紫外线(波长2900~4300A)而分解为一氧化氮(NO)和原子态氧(O,三重态)的光化学反应,由此开始了链反应,导致了臭氧及与其它有机烃化合物的一系列反应而zui终生成了光化学烟雾的有毒产物,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比较复杂,它除了与一般的化学反应规律有关外,更多的由于大气中物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光子)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污染物成为毒性更大的物质(叫做二次污染物)。光化学反应是由物质的分子吸收光子后所引发的反应。分子吸收光子后,内部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然后进一步发生离解或其它反应。一般的光化学过程如下:

  

  (1)引发反应产生激发态分子(A*)

  

  A(分子)+hv→A*

  

  (2)A*离解产生新物质(C1,C2…)

  

  A*→C1+C2+…

  

  (3)A*与其它分子(B)反应产生新物质(D1,D2…)

  

  A*+B→D1+D2+…

  

  (4)A*失去能量回到基态而发光(荧光或磷光)

  

  A*→A+hv

  

  (5)A* 与其它化学惰性分子(M)碰撞而失去活性

  

  A*+M→A+M′

  

  反应(1)是引发反应,是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形成激发态A*的反应。引发反应(1)所吸收的光子能量需与分子或原子的电子能级差的能量相适应。物质分子的电子能级差值较大,只有远紫外光、紫外光和可见光中高能部分才能使价电子激发到高能态。即波长小于700 nm才有可能引发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分子活性大,可能产生上述(2)~(4)一系列复杂反应。反应(2)和(3)是激发态分子引起的两种化学反应形式,其中反应(2)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中zui重要的一种,激发分子离解为两个以上的分子、原子或自由基,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发生了转化或迁移。反应(4)和(5)是激发态分子失去能量的两种形式,结果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大气中的N2,O2和O3能选择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高能量光子(短波辐射)而引起分子离解:

  

  N2+hv→N+N λ<120 nm

  

  O2+hv→O+O λ<240 nm

  

  O3+hv→O2+O λ=220~290 nm

  

  显然,太阳辐射高能量部分波长小于 290 nm的光子因被O2,O3,N2的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大于800 nm长波辐射(红外线部分)几乎完全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所吸收。因此只有波长 300~800 nm的可见光波不被吸收,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大气的低层污染物NO2、SO2、烷基亚硝酸(RONO)、醛、酮和烷基过氧化物(ROOR′)等也可发生光化学反应:

  

  NO2+bv→NO·+O

  

  HNO2(HONO)+hv→NO+HO·

  

  RONO+hv→NO·+RO·

  

  CH2O+hv→H·+HCO

  

  ROOR′+hv→RO·+R′O·

  

  上述光化学反应光吸收一般在 300~400 nm。这些反应与反应物光吸收特性,吸收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应该指出,光化学反应大多比较复杂,往往包含着一系列过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