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实验室检查

2019.12.0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周关节,表现为慢性破坏性多关节炎。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组织造成关节破坏,起病隐匿,多数病例进展缓慢,少数呈急剧发病,病程反复,通常在起病2年内即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或畸形,严重者可破坏关节功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且引发各种并发症,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的正常工作及生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其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检查主要有以下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O”(ASO)、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

    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的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与IgG Fc段结合,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一个指标。RF 滴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持续高滴度RF 患者,疾病活动且病情进展快,骨侵蚀发生率高,常伴有皮下结节、周围神经炎或血管炎等全身并发症,提示疗效差和预后不佳。RF 滴度下降是提示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但其变化远迟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现已证明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可使RF 滴度下降,甚至使部分患者RF 转阴。RF 阴性表示病症较轻,且并发症少,极少发生血管炎、神经病变、皮下结节和干燥综合征,疗效较好。但RF 并不是本病独有的特异性抗体,正常人也可出现低滴度阳性,阳性率为2%~5%。

    ASO是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出现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链球菌溶血素O是A 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相关研究发现,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A 群链球菌的感染有关,ASO增高可能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诊断缺乏特异性。

    ESR是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本病活动期ESR 一般增快,缓解后下降;如病情缓解,炎症消退ESR 仍不下降,提示疾病有恶化或再发的可能。约5%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沉不快,所以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考虑。血沉增快还见于许多其他情况,需注意鉴别。

    CRP 是一种能很好反映本病病情的指标,它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血沉和血红蛋白密切相关,活动期上升,病情缓解则下降。CRP 水平与骨质破坏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而血沉不能反映骨质破坏。CRP 还可以反映治疗效果。CRP 的升高和恢复比ESR 要快,幅度也较大。若治疗后CRP 又升高并持续2 周以上应考虑重新治疗。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多种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特异性指标。如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RF分型、抗RA33抗体以及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miRNA研究。目前研究成熟应用广泛的指标是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一种抗瓜氨酸化蛋白的自身免疫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相关研究发现,抗CCP抗体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或出现临床症状前5年内即可检测,敏感度约为76%,特异度为96%,是一种优于RF的检测指标。抗CCP抗体的含量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阳性患者骨破坏较阴性者更严重。抗CCP抗体还能准确区分侵袭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非侵袭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浓度的高低可有助于判断预后,浓度高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发生关节侵蚀的危险大,是观察病情与药物疗效的可靠指标。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还可进一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识别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