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使用注射用异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

2023.7.17

  1.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为常见,最低值在用药后1~2周,多在2~3周后恢复。对肝功有影响。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一般停药1~3天即可消失。

  2. 泌尿道反应: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和尿痛﹑可在给药后几小时或几周内出现,通常在停药后几天内消失。

  3.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与剂量有关,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神情慌乱﹑幻觉和乏力等。少见晕厥﹑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

  4. 少见的有一过性无症状肝肾功能异常;若高剂量用药可因肾毒性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罕见心脏和肺毒性。

  5. 其他反应尚包括脱发﹑恶心和呕吐等。注射部位可产生静脉炎。

  6. 长期用药可产生免疫抑制﹑垂体功能低下﹑不育症和继发性肿瘤。

  胃肠道:恶心和呕吐是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大于50%的病例会有中至重度的症状.较少发生食欲减退、腹泻、便秘和粘膜炎/口腔炎。

  肾和泌尿道疾病:出血性膀胱炎(肉眼和镜下血尿)是较为常见的异环磷酰胺剂量相关的副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肾小管性肾功能不全,伴有高氨基酸尿、磷酸尿、酸性尿和蛋白尿,甚或范可尼综合症。这可能导致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骨骼软化)。极少有低血钾的报道。诱发近端肾小管功能不全的因素有先前的单侧肾切除(一侧肾的切除)、合用含铂制剂及同时接受腹部连同肾脏或剩余肾脏的放疗等。

  肾小球性肾功能损害,伴有血清肌酐的升高、肌酐清除率的降低和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一种不常见的不良反应。诱发肾小球性肾功能不全的因素有可能是单次大剂量用药和合用含铂制剂治疗。联合使用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比如氮基糖苷类、阿昔洛韦、两性霉素B时尤要注意,尽管此类药物不会加剧对肾小管的损害但会进一步损害肾小球的功能。

  严重肾病是极为罕见的不良反应。诱发因素是较高的药物累计剂量(从治疗开始以来使用过的总剂量)及低龄(特别是小于3岁的儿童)。因此必须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对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功能予以监测及评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