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变色龙效应:你这样做,可以让别人更容易喜欢上你!

2019.11.12

  最近在看小谢尔顿,有一集内容是这样的,妹妹告诉他,妈妈因为他没有朋友而感到焦急,于是他决定为妈妈迈出这一步,勇敢地去交朋友,他按照卡耐基的交友方法去找朋友,经过重重坎坷,最终才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

图片.png

  交朋友很难,让别人喜欢你更难,想要交朋友的同学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可以帮助到你。

  这是一篇老文章,1999年由心理学家坦亚·沙特朗与约翰·巴奇以“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

  想到一个动作,就有促成这个动作发生的可能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夏天你口渴了想要喝饮料,这个念头就会促使你去买,去冰箱拿等动作。1890年,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定义,命名为“ideomotor action”,翻译过来是念动行为理论。这篇文章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实验,进而引出“变色龙效应”,即无意识模仿。

  他们第一个实验是这样做的。

  首先是招募志愿者,共招募到39名纽约大学的男女学生,有两个剔除条件:第一,不同意录像的,第二个怀疑一起参与实验的人是confederate,翻译是帮凶,我觉得托这个字比较合适。最终有35名志愿者的实验数据有效。

  在一个房间里,有两把椅子,椅子间隔1.2m,受试者侧面相坐,保证能够看到对方的脸和动作,其中一人是真实的受试者,另外一人就是实验人员,也就是那个托。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个10分钟的相处时间,这个时间段内,托的真实工作就是摸脸、抖腿。整个过程两个人都在看杂志照片,借以查看无意识行为对对方的影响。

  这一切都被摄像头记录了下来。

  实验结果显示,当实验人员“疯狂”摩擦自己的脸颊和抖腿的时候,我们真实的受试者也会受到影响,下意识的模仿对面的动作,进行摸脸和抖腿。

  随即,他们进行了第二个实验,目的是探索无意识的模仿行为,是否能够获得对方的好感,或者是交流更加顺畅。

  还是两个人,一个真实的受试者,一个是实验人员,一样是翻看杂志图片。不一样的是,这次时间是15分钟,两个人轮流来描述图片内容,实验组是实验人员在他描述和听的时候,都会模仿对方的动作,对照组则是正常表现。介绍结束以后,会有调查问卷,考察对对方是否喜欢,交流是否顺畅。

  不出所料,模仿对方动作的人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交流也会更加顺畅。

  后续的研究也有提出,变色龙效应这种无意识模仿行为,也能对夫妻相这种现象提出解释,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久了,长得像不好说,行为像还是挺明显的。

  文章开篇很长,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旁征博引,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1999年的文章,把变色龙效应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Chartrand T L, Bargh J A.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6(6):893-910.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