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急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022.5.31

  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被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胸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甲肝病毒HAV通过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所清除,因此,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乙肝病毒HBV基因会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可能产生远期影响。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所造成,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异性抗体与循环中的相应抗原及病毒颗粒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并经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循环中的某些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小血管基底膜,关节腔内以及各脏器的小血管壁,而引起皮疹,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等肝外病变。受染肝细胞被杀死,乙肝病毒被保护性抗体(抗-HBs,尤其是抗-前S2)所清除可导致感染终止。

  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表明HCV进入体内之后,引起病毒血症。血浆中HCV浓度约为100—100000000/ml。病毒血症间断地出现于整个病程。在第一周即可从血液或肝组织中用PCR法检出HCV RNA。第2周开始,可检出抗HCV。少部分病例感染3个月后才检测到抗HCV。由于缺乏适当的细胞培养体系,HCV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研究认为HCV致肝细胞损伤有丙肝病毒HCV直接杀伤作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细胞凋亡等因素的参与,其中免疫应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故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变,如胆管病理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

  此外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过80%的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化。

  对丁型肝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DV与HBV重叠感染导致HDV大量复制,明显多于HDV与HBV联合感染者。HDV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叠感染者,肝细胞损伤明显加重。

  戊型肝炎病毒可能主要经口感染,再由肠道循血运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复制后排到血及胆汁,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有无肝外复制暂未获结论,实验还表明,肝脏病变主要为病毒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介导肝细胞溶解。

  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HDV与HB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尤以HDV重叠感染于慢性乙型肝炎者。HAV或HBV重叠感染也使病情加重,甚至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酒精性肝炎发病机制:酒精通过多种机制造成损伤,大致分为两种独立的但相互有关联的途径,包括酒精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有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免疫介导机制、纤维生成造成的间接损伤。叠加在这些肝细胞毒性机制之上的是酒精摄入损害了肝脏再生。

  药物性肝炎: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脏炎症。具体如下:

  ① 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使肝血流量下降,解毒功能减退,药物清除率下降,促进药物蓄积,毒性大的药物能直接破坏整个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坏死,毒性小的间接毒物,可选择性损害胆汁排泌系统。

  ② 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可与肝内的载体蛋白发生作用而引起药物过敏造成肝细胞损害。一部分人对特定的药物可产生超敏反应。

  ③ 药物中间代谢产物间接损害,有些肝损害是与药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有关。

  感染中毒性肝炎:各种细菌、真菌和立克次体的肝脏感染,可能对肝细胞或胆管的直接侵犯,也可能是毒性产物引起的。此外,全身感染的过程常引起黄疸或非特异性肝脏生化异常,而其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感染后早期症状:患者近期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不适及尿黄等症状,休息后不见好转。

  大致的分类症状: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有时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或体征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急性重症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10天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黄疸及肝脏缩小。病程不超过3周。暴发型肝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故出现下列症状进,应考虑重型的诊断。

  (1)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随着黄疸进行性加深,患者极度乏力,精神萎靡、嗜睡或失眠、性格改变、精神异常、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

  (2)严重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鼓肠。

  (3)黄疸进行性加重,数日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达171umol/L以上,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下降甚至正常,出现胆酶分离现象。亦有少数病人,病情进展迅速,黄疸尚不明显便出现意识障碍。

  (4)肝脏或肝浊音进行性缩小,并在发病几天内迅速出现腹水。肝脏CT及B超检查提示有肝萎缩。

  出现上述情况,病情十分严重,若不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