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吴永宁:十三五食品领域重点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2015.11.04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1月4-5日,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展览(2015 CIFSQ)在京召开。4日召开的食品安全科学大会中,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科学家吴永宁作了题为《中国食品安全科技计划: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报告。吴永宁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学技术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的部署、研究进展,并对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在食品安全部署进行了初步介绍,对于中国应对科技发展进行展望,探讨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在国际上领跑领域的可能与部署。

121036_201511042243581.jpg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科学家 吴永宁

  在2002-2005年,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共性技术:检测技术与标准;创新产品:检测设备和试剂;控制示范:技术集成应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网络体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建立我国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开展特定人群或区域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获得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数据,提出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限量值、参与起草国际标准;建立我国食品病原微生物、农兽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技术体系,开发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基于“十五”综合科技示范,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模式。

  “十二五”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高新检测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预警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食品非法添加物筛查技术和装备研发。吴永宁介绍,现阶段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包括:

  1、风险评估技术取得突破,国际标准制定有了话语权。其中牵头制定了蔬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预防国际规范,实现了国际标准“零”的突破,牵头“大米中无机砷限量”和“控制规范”,首次实现将中国国家标准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

  2、建立了以国家为龙头、省为核心、地市为骨干、县为基础的国家风险监测制度和技术网络。在2005年,化学污染物监测覆盖11个省、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及病原菌检测覆盖16个省、市、区;而在2014年,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监测工作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省、地和县的2962个机控机构实施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

  3、建立了能与国际接轨的农兽药残留和污染物检测技术。

  4、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场监管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增强等。

  随后,吴永宁介绍了《食品安全法》颁布、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关于21世纪风险评估技术的愿景和战略以及美国食品安全加强法案FSMA。在此基础上, 他介绍到,“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总体思路是:创新危害识别技术、突破前沿评估技术、集成溯源预警技术、发展安全控制技术,将实现“五”转移。包括: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的传统评估技术向以人为基础的新型评估技术的转移;食品化学危害物检测从定向检测到非定向筛查的转变;微生物诊断溯源由传统技术向下一代全基因测序转移;食品安全控制理念从HACCP向脆弱性评估为基础全程控制转变;溯源预警从分散趋于统一。

  “十三五”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包括:

  开展风险评估暴露科学与毒性通路与代谢科学;

  新兴食品污染物的人群分子毒理效应与健康效应;

  中国人群食品过敏成因与免疫识别机制;

  食源性疾病流行规律及病原体在食物链中传播规律与遗传基础;

  食品中病原生物耐药性传播机制;

  食源性致病菌的肠道分子生态学以及作用机制;

  传统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新兴化学危害物的生成规律和控制原理;

  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规律和预警的大数据汇聚融合理论等。

  “十三五”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包括:

  突破人源性细胞体外替代毒性测试;

  食品化学危害物非定向筛查;

  新型抗体的识别与制备技术;

  食品污染物和恐怖毒物人群健康危害的生物标志物监测;

  食物链脆弱性评估;

  产品真实性溯源;

  产地污染(农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素和海洋毒素等)与农畜水产品安全控制等技术。

  “十三五”重大产品示范领域包括:

  开发替代动物实验人源细胞株;

  开发农产品与食品储藏保鲜与防霉产品;

  研制农产品与食品特定包装材料;

  研发食品安全现场和在线监管所需的新型试剂与装备;

  构建食源性致病菌全基因组国家数据库和溯源技术国家网络;

  研制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所需的实物基体标准物质;

  开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大数据系统;

  研制食品链危害物控制关键工艺和设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