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布尼亚病毒组装和入侵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2023.11.08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组装和入侵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解析了新布尼亚病毒粒子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记者获悉,该成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团队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教授廖明团队牵头下,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合作完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在中国首次报道的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出血热,其病原是新布尼亚病毒。目前对新布尼亚病毒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无特效临床治疗药物和疫苗。由于该病常年散发流行,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急需开展病原相关研究,以期为疫苗或药物研发提供靶点。

新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是一种带囊膜的分节段RNA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基因组其中一个片段M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前体,随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蛋白酶裂解成N段和C段两个片段,形成其病毒粒子表面的两个刺突糖蛋白Gn和Gc。此前研究虽然报道了Gn和Gc部分结构域的原子结构,但是解析其完整蛋白结构,尤其是病毒粒子表面的原位结构,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病毒纯化制备策略,获得了高纯度且相对稳定的病毒样品用于结构研究。他们结合冷冻电子断层和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进行结构解析,并通过局部重构进一步提升分辨率。基于大批量的图像数据采集和深度分类,他们最终获得了4-5Å(埃)局部分辨率的重构密度图,并成功搭建了Gn/Gc囊膜蛋白的完整结构模型。

该研究报道了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布尼亚病毒粒子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关于病毒组装的原子细节。这些发现极大促进了我们对于布尼亚病毒组装和入侵机制的理解,也为疫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804-7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