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2021.6.04

[摘  要] 目的: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查,就能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HBsAg、抗-HCV、抗-HIV采用ELISA法 ;梅毒采用RPR法;ALT采用IFCC推荐方法。结果:5年内3 960例输血病人其阳性率合计14.87%。结论:有14.7%的住院患者就是不输血还是有发生肝炎等疾病的危险,值得各医疗单位重视。因此,对患者进行五项检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

 

输血可以治病、救命,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输血风险主要是指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传播输血相关疾病。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均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黄热病等。对于这类疾病,许多国家都做了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我国规定必须项目有:艾滋病: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1+2型;乙型肝炎:ELISA法检测HBsAg;丙型肝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梅毒:颗粒凝集实验检测反应素抗体或TP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赖氏法或速率法。

 

ELL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使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上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有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输血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中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但因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造成的医疗纠份也引起医患和政府的重视,因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我院自1999年1月开始对住院病人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各科住院的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共计3 960例。

 

1.2  检测项目 

 

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

 

1.3  试剂与方法 

 

HBsAg、抗HIV采用ELISA法(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抗HIV采用ELISA法(试剂均由北京京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梅毒采用RPR法(试剂均由北京科卫临床试剂厂,解放军302医院诊断试剂研究中心提供);ALT采用IFCC推荐方法(试剂均由温州东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其中抗HIV初筛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再送往省防疫站艾滋病检测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者再出报告。

 

2  结果

 

见表1。表1  3 960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我们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总阳性率占14.87%,其阳性率相当高。在当今世界上传染病日趋增多的时期,特别是艾滋病日趋广泛传播的情况下,由于医院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病人,及各种被污染的物品和血液,最易造成院内感染。通过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五项病毒标志物检测,提醒医院工作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在术前、术中、术后注意操作规程,减少医疗损伤,避免引起院内感染。对被阳性患者的血液污染的器械及各种物品应严格消毒灭菌,减少或避免传染和传播。

 

这些检测项目列入我国制订的《临床医学技术规范》之中。尽管输血和手术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中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但输血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经常发生,因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究竟是病人原来已感染还是因输血或手术治疗后感染,原因在哪个方面谁也说不清。因此,为了分清责任,查明原因,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病人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五项血清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如今输血已有法可依,加之人们的法律增强,另外由于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种类传播途径广,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疗单位的领导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很重要。“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医师在用血前心理一定要明白,同时还要向患者讲清楚,并需办理有关签字手续。

 

通过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五项血清指标能够发现潜在传染性,这就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注意手术操作安全,减少利器损伤,对操作所用的医疗器械及血迹污染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与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增强视血液、深部体液为传染源意识,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

 

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五项血清指标,以便医院输血科和临床医师掌握病人的有关实验资料并作为依据,这样不仅有利患者的治疗,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长期观察指标,从而更好的了解输血与传播疾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林甲进,朱碎永,张英,等.输血前患者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测,2002,2(2):48.

 

[2]谢珏,严力行,朱俊,等.输血前患者血清中抗HCV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2):111.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