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面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2023.6.20

  1.结核性淋巴结炎 以颈部淋巴结常见。

  2.结节病(肉样瘤) 临床表现与慢性淋巴结炎相似,有时肝、脾、肺、皮肤、骨髓、涎腺、泪腺也能受累。组织学形态不同于淋巴结炎,颇似结核。形成由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样改变,但类上皮细胞增生极为显著,结节较小,倾向于分散,不融合,没有干酪样坏死,但可伴有少量纤维素样坏死,有时可出现同心圆状钙化灶。多核巨细胞核数量较多,一般大小,但胞核一般不呈马蹄铁状排列。

  3.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 二者均发生在颌下区,后者常因外伤、导管异物或结石阻塞而继发感染,而前者可查出牙源性感染、扁桃体炎或口腔感染等病史。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肿块的体积通常较大,为颌下腺的轮廓,双合诊检查在颌下区及口内均可扪及,包块的位置深而固定,压迫肿大的腺体可从导管口挤出脓性分泌物,导管口乳头有红肿等炎症表现。而急性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仅位于颌下区内,在口内无法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肿大的淋巴结与肿大的颌下腺相比较,相对表浅,颌下腺导管乳头无炎症表现。

  4.恶性淋巴瘤 临床上也常以淋巴结肿大而被发现。因为它是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故往往可发生于全身多处淋巴结内。恶性淋巴瘤早期往往无自觉症状,无炎症病史,并且随着病变进展呈持续性、渐重的(反复或持续低热,也可高热)反应,并有疼痛(肿瘤性淋巴结长大压迫神经所致)以及相邻重要器官受侵的症状。局部淋巴结起初为单个肿大,可活动,以后可互相融合,并向附近淋巴结群扩展。抗感染治疗不见效。病理取材可见淋巴结剖面呈烂鱼肉样,正常结构消失。镜下主要需与霍奇金淋巴瘤鉴别,即虽然后者也可见各类慢性炎症细胞,但伴有异型组织细胞、Reed-Stemberg细胞(R-S细胞),这种肉芽肿样组织占淋巴结一个相当大区域,形成边界不清的肿块病灶,分布不均,这与淋巴结炎不同。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为一种呈亚急性、良性、有自限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也多表现为颈浅淋巴结的肿大。但触之较软,且可自行缩小、消退,常伴有肝功能异常、黄疸等全身症状,组织学上似霍奇金淋巴瘤,有R-S样T、B免疫母细胞及一般炎性增生特点,且淋巴结结构基本完整,其R-S样细胞体积小,核规则,染色质不成块状,核仁也小,但血象检查除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可达60%~80%外,血清内尚可查见EB病毒抗体及异嗜性抗体可资鉴别。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但该病人往往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且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并发多种病毒、真菌、原虫感染和Kaposi肉瘤等严重的全身症状。淋巴结镜下检查与慢性淋巴结炎不同,可有增生、部分破坏的渐进性变化,早期化验即可查出AIDS抗体,中晚期可出现渐进性的CD4细胞减少(正常时>(0.45~0.5)×109/L,AIDS中期CD4<0.4×109/L,晚期CD4<0.2×109/L),CD4/CD8CD8>2),5年死亡率近100%。

  7.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又称Kikuchi病(菊池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常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并伴有持续性高热,但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抗生素治疗无效,似恶性病变。不同的是其预后多良好,数月或数周可热退、自愈。组织学上表现为皮质区或副皮质区的灶性坏死,坏死灶周围或尚未坏死区有大量组织细胞,这不同于非特异性颌下淋巴结炎。该病病因不清,可能为病毒感染。

  8.布氏杆菌性淋巴结炎(Brucellosis) 淋巴结的布氏杆菌病较少,临床上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1~2cm)。病理上,肿大的淋巴结结构尚存,与慢性淋巴结炎不同的是呈肉芽肿性炎症,可伴坏死、纤维化和淋巴窦细胞或组织细胞增生。从临床病史及血清学反应均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9.弓形虫病(toxoplasma) 或称毒浆菌病。为感染啮齿动物弓形虫所致。由于该病原体广泛分布于温暖潮湿处,且所有哺乳动物、鸟类都可感染,故本病并不少见。人体可因摄入含卵囊虫的猫粪污染食物或食入未煮熟的牛、羊、猪肉等感染,以儿童、青少年多见。临床常表现为单个或1组淋巴结肿大,压痛,以颈部、耳后、枕部和腮腺区多见。偶伴乏力、发热,若发生在妊娠妇女可致流产。其组织学不同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可见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大量类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且偶见小块干酪样坏死灶,有时见吞噬了成堆卵圆形病原体(长4~6μm,宽2μm)的巨噬细胞一假囊。此病原体可用Giemsa染色(紫红色)加以鉴别。还可伴淋巴结周围炎、滤泡间区免疫母细胞增生,上皮样小静脉增生等改变。

  10.寄生虫性淋巴结炎 能引起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的寄生虫炎有丝虫炎和血吸虫炎等。可通过其周围嗜酸性细胞反应及血清学检查及病史等来确诊。

  11.药物性淋巴结炎 主要见于因应用苯妥英钠或其衍生类抗惊厥药物后1周到数月后引起,临床上除伴有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外,尚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肤过敏性斑、疹及肝、脾大等改变,且有因用药出现,停药减轻等病史。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