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癌症转移灶减少99%!打散血液中转移能力极强的癌细胞团

2019.1.28

  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有的孤零零一个人在血液里漂流,有的却聚成一团。在2014年,巴塞尔大学的Nicola Aceto等就发现,形成转移瘤的主要就是那些成团成簇的循环肿瘤细胞[1]。

202148_201901281152431.jpg

  近日,Nicola Aceto等更进一步,发现只是给心衰患者放了个水的强心苷类药物,竟可以把这些成团的循环肿瘤细胞打散,在小鼠模型中减少了80.7倍的总转移负担。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上,获得封面推荐[2]。

  肿瘤转移这事,对病人绝对是坏消息,对癌细胞也是凶险异常。失去了肿瘤微环境的庇佑和支持,这些癌细胞不仅面临着失巢凋亡[3],更是要独自面对血流的剪切冲击和免疫系统的围追堵截。

  为了躲避种种危险,一些循环肿瘤细胞(CTC)选择了抱团取暖。它们聚在一起,保留一些关键的细胞连接抑制失巢凋亡,共同抵御血液中的种种危险[4]。而且这些CTC簇还会用血小板把自己包裹起来[5],甚至携带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帮助它转移种植[6,7]。

  在CTC簇的产生上,Nicola Aceto认为它们是由原发瘤中相邻的细胞组成,而不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增殖或者聚集产生的。不过也有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果,认为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聚集形成了CTC簇[8]。

图片.png

团结就是力量

  除了携带血小板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TC簇中的肿瘤细胞自身,会不会也发生了一些利于转移的变化?Nicola Aceto等继续对CTC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人员从43个乳腺癌病人的血样和3个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分离获得了单个的和成簇的循环肿瘤细胞,对其进行了甲基化测序。

  在一些与干性和增殖能力有关的甲基化位点上,成簇的CTC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单个的CTC,增殖标志物Ki67的阳性比例也确实在CTC簇中更高。而且CTC簇中这些区域的低甲基化水平,也和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但在单个CTC中没有这种相关性。

  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高了,难怪CTC簇更容易长成转移瘤。接下来就该找出CTC簇的弱点,阻止它的转移了。

图片.png

循环肿瘤细胞簇

  研究人员测试了2486种FDA批准的化合物对CTC簇的影响,发现其中有39种能显著缩小CTC簇。在这39种化合物中,有6种的效果最好,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缩小CTC簇,包括2种强心苷和4种微管蛋白结合剂。其中,那2种强心苷,洋地黄毒苷和哇巴因,可以在不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下,最大程度的解聚CTC簇。

  在用洋地黄毒苷和哇巴因解聚CTC簇后,研究人员再次对这些肿瘤细胞进行了甲基化测试。这些细胞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没有改变,但之前CTC簇中独有的增殖和干性相关的低甲基化区域,却重新甲基化了。RNA水平上,那些跟增殖和干性的基因也大多下调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强心苷的强心作用一样,它们解聚CTC簇的作用也是通过抑制钠钾泵,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的。而用强心苷治疗,也降低了肿瘤细胞在小鼠血液中的生存能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评估了强心苷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在3周的哇巴因治疗后,乳腺癌小鼠血液中的CTC簇减少了,单个的CTC变多了,而小鼠的总转移负担减少了80.7倍,足足比对照组少了98.8%!

  强心苷显著降低了肿瘤的转移能力!

  对此,Nicola Aceto教授评论道:“CTC簇是乳腺癌转移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发现第一种抗CTC簇疗法可能提供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工具,帮助治疗目前患有这种潜在致命疾病的数百万妇女。”

  目前,Nicola Aceto教授正在准备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