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肝细胞癌骶骨转移诊疗分析-1

2022.1.23

肝癌位居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绝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近年来,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所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16%),若发生肝外转移,生存率仅为4%。有文献报道,HCC肝外转移发生率为15%~17%,除转移至肺、淋巴结、肾等,还可转移至皮下组织及骨骼肌肉系统。在脊柱转移瘤中,骶骨转移瘤较胸椎(60%~80%)、腰椎(15%~30%)、颈椎(10%~15%)转移瘤发生率低。肝癌骶骨转移发生率低,在局部呈多灶性、小片状、巨块状、虫蚀样改变,常累及骶孔,常见溶骨性破坏,破坏区无钙化,边缘不清晰。肿瘤若累及骶神经,可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异常。


本院2018年9月收治HCC骶骨转移患者1例,本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骶骨转移瘤的诊断,骶骨解剖结构、生物力学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临床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男,47岁,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及大腿后方疼痛,行走或久坐时疼痛明显加重,伴有尿频、量少,排便困难。查体发现腰椎无畸形,棘突及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右侧臀部按压疼痛,按压时不伴下肢放射痛。双下肢肌肉萎缩,以右侧为著,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功能无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反射存在、踝反射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会阴区无感觉障碍。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1年多前体检时,腹部MRI检查示肝脏多发占位,自行采用中药治疗,具体疗效不详,目前不伴肝区疼痛、低热、黄疸、纳差及乏力等症状。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病毒表面抗原(+),病毒核心抗体(+),病毒e抗原(+)。甲胎蛋白(AFP)73.00ng/mL。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等指标正常。肌电图检查提示腰骶部神经病变。腰椎MRI示腰椎退行性变,骶尾部右份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建议行MRI增强检查。骶骨三维CT示S2~4右侧骨质破坏伴不均质肿块影,疑似转移瘤(图1a~c)。骶尾增强MRI示S2~4右侧骨质破坏伴不均质肿块影,考虑转移性肿瘤,但不排除原发性肿瘤可能(图1d、e)。全身骨显像: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骶骨右侧见放射性增高区,余全身骨骼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浓聚或缺损区。骨断层+CT平扫融合显像(腹盆部)示S2~4右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于召龙,等.肝细胞癌骶骨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成,放射性不均匀增高。腰椎多发椎体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放射性未见异常(图1f、g)。腹部MRI示肝内多发肿块及结节,考虑HCC伴肝内转移;肝胃韧带、腹膜后多枚轻度增大淋巴结(图1h~j)。患者骶神经压迫明显,结合辅助检查,初步确诊为HCC孤立性骶骨转移。


图1.png


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制订详细手术方案并完善相关准备。患者全身麻醉后行骶骨肿瘤单纯切除术。经右侧臀部做长约10cm弧形切口,逐层显露直至骶尾骨右侧。三关节咬骨钳咬除骶骨右侧表面骨质,术中可见S2~4右侧骨质破坏,可见大量鱼肉样软组织,质软,未见明显分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血供丰富,与S2神经粘连;将坏死骨质及鱼肉样软组织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保留S2神经。病理结果:HCC骶骨转移,梁状型,中分化。免疫组化结果:CD10(毛细胆管+),CK18(部分+),CgA(-),CD56(-),CEA(-),ARG-1(+),AFP(-),Glypican-3(+),Hepatocyte(+),Syn(-)。


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2000mL,手术时间210min;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8分,术后1周改善至1分,末次随访时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7分,末次随访时为24分。术后5d,体温波动(38.4℃~39.2℃),急查血培养及手术切口渗液,血培养结果未见细菌生长,手术切口渗液培养结果示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示左氧氟沙星敏感;手术切口靠近直肠及肛门部位,考虑细菌来源于直肠或肛门,给予物理降温、手术切口持续引流并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症状好转,2周后切口愈合。术后二便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后续建议患者系统性治疗肝炎及肝癌。术后1年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未行影像学检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