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全层角膜移植术的远期并发症介绍

2023.8.29

  (1)白内障:原因:①原有的白内障发展加速;②术中频繁骚扰晶状体前囊,过度冲洗;③术后浅前房,低眼压;④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术中缩瞳、尽量避免触碰晶状体、浅前房应及时处理、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一旦白内障发生,最早在角膜移植术后1年以上再行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摘除时应用黏弹性物质保护内皮,尽量缩短冲洗皮质操作,避免使用超声乳化做白内障摘除。

  (2)青光眼:术前合并有挫伤性房角损害,广泛的粘连性角膜白斑;灼伤引起的房角损害,陈旧性色素膜炎;手术后的广泛虹膜玻璃体前粘连;术后持久的浅前房和长期的虹膜睫状体炎等可引起青光眼。用药控制无效者如结膜条件良好,可行外滤过手术。对广泛灼伤等应行睫状体冷冻术。为不使眼压过低或术后反应过重,冷冻手术可分期进行。长期高眼压可造成植片内皮失代偿及视神经损害。

  (3)植片血管化:无血管的角膜,在刺激血管生长的病变被切除以后,一般不向植片中心长入血管,而且有些受体血管可以退变。但有些因素可以诱发血管反应,如松动的缝线、接触镜、持久的上皮糜烂等。当血管开始越过植床时,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拆除缝线或用糖皮质激素加以控制等。

  (4)玻璃体粘连:大多数无晶状体眼的大泡性角膜病变,玻璃体问题构成了主要成因。这是在术中玻璃体前界膜破裂,成形玻璃体嵌夹伤口以后发生机化所致。伤口愈合不良及虹膜慢性炎症,玻璃体与内皮的直接接触,持久的炎症都能使内皮损害,导致植片失败。早期进行处理可以使植片再度透明,长期耽搁便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周边前粘连造成继发青光眼、阻塞瞳孔引起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玻璃体索条的牵拉造成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因此在术中遇到玻璃体问题,应精心处理直到玻璃体完全回到虹膜平面以下。术毕用气泡将玻璃体推回原位。如同时进行白内障摘除应首选囊外摘除术。

  (5)植片后膜(retrograft membrane):植片后膜形成于后弹力膜后,表现为起始于伤口的部分或环形的半透明增殖膜,内缘不规则,裂隙灯下示后弹力膜增厚不透明。原因:供体植片钻切不规则或损伤,植片植床对合不良或组织错位,化学灼伤后的移植,某些感染(如单疱病毒)后的炎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等。如果此膜不越过视轴区视力一般保持良好。如需再移植则选择较大植片,将此膜一并切除。

  (6)高度散光:钻切及缝合两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最大。大多数病人术后都有3~4D的散光。如超过6D便需用硬性接触镜加以矫正,如仍不能奏效则应在Placedo Discd的指导下,在散光较大的两个子午线(相隔180°)行松解切开(relaxing incisions)达2~3个钟点,或在较扁平侧行楔形切除(Troutman Wedge resection)。

  (7)植片排斥(graft rejection):是植片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角膜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器官,但大约有15%发生排斥反应。血管化的植床如化学灼伤发生率可高达65%。局部合理地长期用激素控制可以使低危险的排斥率降低到5%。

  低危险因素包括:植床无血管,无以前的角膜移植,无炎症。中危险因素包括:基质血管化的轻度炎症,但无以前的角膜移植,如无晶状体眼的大泡角膜病变及角膜实质炎。高危因素:上皮愈合不佳的炎症发作眼同时表面或深层有新生血管长入。典型的如复发性单疱病毒角膜炎。另外严重血管化的干眼病、严重化学灼伤后、角膜血管化都属于高危险之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