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小板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之三

2021.6.09

广州南方医院检验科郑磊主任:血小板功能检查主要有:1. 血小板粘附试验;2. 血小板聚集试验;3. 血小板粘附集聚试验;4. 血栓弹力图。其中血小板聚集试验方法有:(1) 血小板集聚仪法;(2)VerifyNow 仪法;(3) 流式细胞术聚集法;(4) 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用到的仪器为PFA系列血小板粘附集聚仪。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的临床应用:1. 血小板病的实验诊断;2.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3.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

1. 血小板病的实验诊断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存池疾病(SPD)等。

2.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很多疾病的血栓前状态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有关。

(1)高血压病: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浆5-HT升高均可使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TCA):研究显示,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增强, 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是监测支架植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为临床加强抗血小板聚集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3)肺心病:肺心病急性期由于严重缺氧,酸中毒、肺血管壁受损,使血小板在体内通过各种途径发生粘附、聚集,随后由于过度刺激、血小板功能处于衰竭状态,表现为血小板聚集下降、血小板数减少。

(4)II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引起的毛细血管闭塞及微血栓的形成,造成视网膜缺氧、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降糖、降压和降脂治疗的同时重视血小板聚集的监测和抗血小板的治疗,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脑梗死:血小板聚集率越高,脑卒中的风险越高。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聚集率,有利于评估用药疗效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6)肾病综合征(NS):血小板在NS病人中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加上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抗凝系统等的改变,导致了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

(7)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重度血栓前状态易发展成DIC。因此,妊高征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对于血栓前状态的及时干预及有效预防DIC的发生,具有极积的指导作用。

(8)复发性流产: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主要是为了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使抗凝用药个体化,可以对复发性流产的预防起到最大的效果。

(9)高脂血症:临床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均增强。本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与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及高血脂时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升高有关。

(10)肿瘤:临床研究证明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其血小板聚集率亦升高。

3.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以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冠心病患者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作用短时内即可体现。但相应地,如若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其出血事件以及血栓事件的发生也极其迅速。血小板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多样性,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对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非常重要,不仅是单纯的评估抗血小板药物效果,更是评估药效并据此调整药物的重要依据。传统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有普拉格雷、替卡格雷、西洛他唑、双嘧达莫等。正常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最大聚集率约为60-75%,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维持其降至正常的20-30%为宜。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很多大医院已常规开展,对临床上血小板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广泛应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与调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