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

2021.11.23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因为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进行染色的。 

通过初染和媒染后,细胞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一碘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它基本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缝隙,复合物容易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成无色。这时再用红色染料进行复染,革兰氏阴性细菌将获得一层新的颜色--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