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肋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诊断分析-2

2022.1.27

讨论

 

肋骨恶性淋巴瘤罕见,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人多见,但本组病例40岁以下3例,是否有别于其他部位骨原发性淋巴瘤,有待于进一步大病例证实,男多于女,本组符合,本组病例,均为单发,男4例,女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67岁,左右侧肋骨发病未见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不明显,疼痛及触及肿块多为首发症状,有报道认为影像表现重而临床表现轻是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早期准确诊断困难,往往诊断时骨质破坏范围较广,周围肿块较大,多大于5 cm。

 

诊断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病变的首发部位或症状必须源于骨髓,可累及骨皮质及邻近的软组织,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与骨外淋巴瘤同源;②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未发现其他系统、组织出现原发淋巴肿瘤;③发现骨破坏6月后才出现其他部位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及体征;④全身情况较好,而骨内肿瘤局限期较长。

 

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原发性或继发性骨淋巴瘤有价值,本例肋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位于后侧肋,单侧单根肋骨,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局部软组织肿胀。CT与X线表现相似,可以更好的显示骨质破坏程度和特点,还可显示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本组6例均主要表现为单侧后侧肋骨局部溶骨性破坏,并见不同程度膨胀性骨破坏,可见残存骨质,呈虫蚀样,于宝海等报道,称为“浮冰征”表现,“浮冰征”表现为骨皮质呈朽木样,不同程度的多发断裂,但绝大部分骨质外形仍存在,勾勒出母骨的整体轮廓,骨皮质断裂边缘不规整,无硬化边,使整个病变像河面上融化残存的浮冰;软组织肿块多沿肋骨长轴走行,多呈围骨性生长,往往比骨破坏范围大,此表现有别于其他肋骨恶性肿瘤,两例可见外周骨硬化,部分可引起同侧胸腔积液,本组病例有两例合并胸腔积液,纵隔及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原发性肋骨淋巴瘤需要与恶性骨巨细胞瘤、单发骨髓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转移瘤鉴别。

 

①恶性骨巨细胞瘤,以20~40岁多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发生于肋骨者较为少见,CT病灶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并不规则间断,其内见多发条状、致密的骨性间隔,典型表现可见皂泡样改变。

 

②骨髓瘤,又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网状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者占绝大多数,单发者少见,化验尿本-周蛋白阳性,由于浆细胞广泛浸润,主要表现为广泛骨质疏松,常伴有病理骨折,病灶呈蜂窝状骨质破坏,伴有骨质膨胀,部分可见软组织肿块,胸椎多同时受累;

 

③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来源于间充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肋骨罕见,多呈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骨质破坏区见软组织肿块,病灶内可见骨嵴影,与本病鉴别困难;

 

④转移瘤,多有原发病史,临床常见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其中肺癌肋骨转移占大多数,主要侵犯低位肋骨前端,表现为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无硬化,可伴软组织肿块。骨原发性淋巴瘤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放疗,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效果高于全身性淋巴瘤,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总之,单侧后侧肋骨单发溶骨性骨破坏,伴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及残存骨,“浮冰征”表现,伴有比骨质破坏范围大的沿肋骨长轴走行梭形软组织肿块,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不对应,具有一定特性,具有以上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应积极行穿刺活检以病理确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