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垂体、垂体柄、第三脑室底结核病例分析

2022.1.08

 

1.病历摘要

 

女,19岁。因月经稀少6年,头痛、多尿2个月入院。2013年月经初潮,平均周期1~2个月,2018年起平均周期3~4个月,每次持续4~5d,量偏少,无停经、泌乳。2019年1月初起出现反复头痛、头晕、呕吐,同时出现多饮、多尿,未监测24h总尿量。6年来视力呈缓慢进行性下降。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无结核感染或接触史。查体:左眼视力0.4,右眼视力0.2;双眼生理盲点扩大;视盘水肿,边界不清,未见出血、渗出。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无第二性征缺失。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术前实验室检查:促甲状腺激素0.034μIU/ml,游离甲状腺素10.98pmol/L;睾酮<10.00ng/dl,上午8点皮质醇18.2nmol/L,晚上12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54pg/ml,均低于正常值;催乳素32.17ng/ml,略高于正常值。胸片:右膈胸膜黏连,心肺未见异常。

 

术前垂体MRI:鞍区不规则混杂信号影,呈囊实性,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均匀强化,局部边界不清,累及垂体、垂体柄及第三脑室底,正常垂体、垂体柄显示不清。术前诊断考虑颅咽管瘤。

 

2019年2月27日经右侧眉弓上入路行鞍区颅咽管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灰黄色、质韧,与周围黏连紧密,边界欠清,血供丰富,未能辨认出垂体柄,蛛网膜增生变厚。锐性分离肿瘤边界后,分块逐步切除肿瘤,肿瘤内部可见少量沙砾样改变,肿瘤全切。术后复查垂体MRI:垂体柄显示不清,垂体后叶T1高信号影,未见垂体前叶与上缘异常信号占位,术区不均匀强化影。术后出现尿崩症,予口服或静滴“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术后T3、T4、FT3、FT4、TSH、上午8点皮质醇均降低,予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25μg、1次/d及短期、少量的“氢化可的松”治疗。

 

术后病理:破碎垂体组织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化脓,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抗酸染色找到1条阳性短杆菌,TB荧光染色找到阳性短杆菌,病变考虑结核。接病理报告后,查全血血沉31mm/h,血清结核抗体(IgG、IgM)、全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为阴性。

 

脑脊液常规未见异常;生化:氯109.8U/L,蛋白0.1g/L。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找抗酸杆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核杆菌与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均阴性。术后第11~21天,间断出现午后低热、夜间睡眠盗汗,第22天起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第27天转结核病专科医院继续抗结核治疗。出院视力2米处视力表粗测左眼0.12,右眼0.25,双眼颞侧偏盲,左侧较明显。

 

术后4个月、8个月随访,规范抗结核治疗中,视力视野较出院时无明显改变,仍有尿崩症状,外院复查头颅MRI肿瘤无复发,FT3、FT4、上午8点皮质醇均降低,性激素正常,已恢复月经,量少,内分泌科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左甲状腺素钠片”和少量“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并定期门诊复诊。

 1612490263846914.png

2.讨论

 

垂体结核是临床罕见疾病。SHARMA等报道结核瘤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0.15%~4%,其中鞍内结核非常罕见;鞍内结核临床上多与垂体腺瘤类似。PARAMO等认为,垂体结核多继发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结核性脑膜炎或鼻旁窦结核的直接蔓延。作者回顾垂体、鞍内或鞍区结核的相关文献,近5年未见报道,1998年~2014年仅见10篇文献共11例报道。

 

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病例,作者发现,垂体结核术前诊断普遍困难:①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头痛、头晕、呕吐、月经紊乱、多饮多尿、视力视野改变等症状就诊,文献病例和本病例均无结核中毒症状。②既往史多无特殊。1例病人既往5年前曾患结核性脑膜炎,其余10例病人和本病人均无结核感染或接触病史。③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5例病人激素检查结果与垂体腺瘤类似,3例内分泌检查正常,3例未报告内分泌检查情况。4例病人术前曾查结核感染指标(抗链“O”、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提示阴性,7例病人未报告结核感染指标情况。

 

本病例内分泌检查异常如前述,术前未查结核感染指标,术后查结核感染指标均阴性。④胸片多提示肺部正常。1例病人胸部CT见右肺上叶多斑片样与条索样密度增高影且边缘模糊,2例病人未报告肺部情况,其余8例病人和本病例胸片均提示肺部正常。⑤MRI影像与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难以鉴别。10例病人行MRI检查,其中7例病人MRI考虑垂体腺瘤,还有2例MRI见肿瘤累及第三脑室底部、前部、室间孔等,MRI影像与本病例相似,术前误诊为颅咽管瘤。

 

文献病例和本病例最终均通过术后病理确诊为垂体结核。病理多报告送检组织内见结核性肉芽肿和郎罕氏多核巨细胞,可有干酪样坏死。仅1例病人术后病理报告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本病例病理抗酸染色与TB荧光染色均找到阳性短杆菌。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目前垂体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尤其肿瘤占位效应明显病人,既可解除压迫,缓解症状,也可明确诊断。

 

术中多见肿瘤组织呈淡黄色或灰白色,质韧,似炎性肉芽组织或结缔组织,不易吸取或钳取,中心质地可松、脆,血供多不丰富。术中应尽可能全切肿瘤。此外,术后一旦明确为结核性病变,应立即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疗程9~12个月。部分病人需延长至18~24个月,多见于术中病变无法全切者,应持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肝功,直至残余结核病灶消失,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