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米诺环素治疗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病例报告

2022.3.04

患者女,40岁,因颈前无症状性红色皮疹伴脓疱2个月于2015年7月2213就诊。患者2个月前颈前无诱因出现绿豆大小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其上可见脓疱,无明显自觉症状。皮疹逐渐增多增大,中央消退后,边缘出现新发皮疹,呈弧形改变。自行外涂薄荷膏,未缓解。曾于外院就诊,考虑“毛囊炎”,予口服中药及甘草锌颗粒等治疗,皮疹无明显改善。既往体健。月经规律,已婚,育有一女。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


体检:一般状况好,发育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等检查无特殊发现。皮肤科检查:颈前区可见多发红色至暗红色斑块,最大约4em×5am,界清,部分边缘隆起,红斑上可见多发毛囊性脓疱。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30×107L,比例0.071。HIV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阴性。心电图、腹部超声及肺部CT等辅助检查未见异常。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毛细血管及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100+/高倍视野(×200)]浸润,皮下脂肪间隔亦见受累。


诊断: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FF)。


治疗:予口服米诺环素100mg每日2次,l周后皮疹明显消退。患者服药过程中伴有明显头晕,治疗1个月后皮疹完全消退,减量为100mg/a,3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随访1年,患者偶于劳累后复发,自行服药后可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EPF的治疗手段多样,系统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类药物、中药、氨苯砜等,外用药包括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其他还有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等。系统应用吲哚美辛被认为是目前经典型EPF的一线治疗方案,有效率达84%。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是经典型及免疫抑制相关型EPF的二线治疗方案。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程较短,仅有颈前区受累,表现为特征性红色斑块及毛囊性丘疹、脓疱,无瘙痒,无全身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因既往多有胃部不适,对非甾体类药有顾虑,故选用米诺环素治疗,皮疹消退迅速,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