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直肠恶性黑素瘤病例报告

2022.2.16

 

患者,女性,59岁,便频出血伴里急后重感1个月。患者1个月前(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4~5次/d,伴里急后重感,大便带血,色暗红,量少。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表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8月)直肠MRI检查可见肛管以上直肠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约9 cm×5 cm,边界欠清,T1WI、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直肠表面基本光整,肠腔明显狭窄,病变左侧系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PET/CT提示直肠肿块,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FDG)摄取增高,直肠周围转移淋巴结可能,全身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摄取。

 

1644978808654987.png

图1 直肠恶性黑素瘤影像表现A、B:横断位T1WI及T2WI均可见直肠内等高信号肿块(长箭头所示),主要向腔内生长;C:矢状位T2WI可见肿块从直肠下段纵行延伸至肛门上方(长箭头所示);D、E:横断位及矢状位T1增强可见肿块明显而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肿瘤边界尚清晰,邻近直肠壁增厚不明显;F:与A、B非同一层面,DWI上可见肿块呈明显高信号(长箭头所示),左侧肠系膜可见多发高信号淋巴结(短箭头所示)

 

影像学表现分析:本病变定位比较明确,位于直肠下端及肛管,同时PET/CT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性病变,可确定是该部位的原发肿瘤。病变体积较大,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由于缺乏抑脂T1WI序列的对比,以上高信号可能由脂肪、出血或其他因素引起,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但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影像学表现依旧比较支持恶性肿瘤。

 

此部位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主要有直肠癌、恶性间质瘤、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恶性黑素瘤。直肠癌虽然发生率最高,但本患者的影像学信号及形态与之并不符合,且直肠癌体积达此水平时,通常内部有明显囊变坏死,或腔面有深大溃疡,病变邻近肠壁浸润增厚,直肠系膜常明显累及,临床症状常表现出明显梗阻症状,但本病变均未见以上特征,故可排除。恶性间质瘤的强化程度较本病变明显且不均匀,病灶常向直肠腔外生长,内部常可见血管影及不规则坏死,与本病变差异较大。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与本病变的形态较接近,且病变体积较大时也可表现出均匀强化。


但淋巴瘤通常可见邻近肠壁增厚,或表现为对称性同心圆性肠壁的增厚,本病变未见以上征象;淋巴瘤常伴有腹盆腔多发的较大淋巴结受累,本病变PET/CT已排除这一征象,且大部分此类病变内部出血或脂肪成分较罕见,T1WI上出现高信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本患者为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可能性并不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T2WI上可有类似表现,也可呈均匀明显的强化,如伴出血等情况T1WI信号也可增高,因此本患者不能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此外,恶性黑素瘤的可能也应考虑,该病变的典型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均匀,但实际上肿瘤体积较大时T1WI及T2WI信号可不典型,坏死较少见,因此本患者为恶性色素瘤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病理结果及诊疗经过:患者随后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门5 cm至肛齿线见巨大不规则增生,呈黑色改变,伴坏死,考虑直肠黑色素肿瘤可能。2014年9月行根治手术,术中见肿瘤距离肛门1 cm,呈隆起形态,大小约8 cm×4 cm,浸润至浆膜外。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黑素瘤。免疫组织化学:A103(+),HEHMB45(+),PNL-2(+),AE1/AE3(-),KP-1(-)。肠系膜可见5枚转移淋巴结。患者术后出院,10个月复查MRI示左侧髂内血管旁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遂行消融治疗。2015年1月MRI示双侧髂血管旁及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病灶较前增多,右侧耻骨肌及闭孔外肌深面多发结节,考虑转移,遂进一步行化疗。4个月及7个月复查转移灶持续增大。8个月以后失随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