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病例分析

2022.1.01

嗅沟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8%~13%,嗅神经和底内侧额叶往往因肿瘤推压最先受损,随肿瘤增长,肿瘤向下可侵入筛窦和鼻腔;向后可扩展至鞍前区,推压或包裹大脑前动脉和视神经;肿瘤也常在早、中期即突破蛛网膜界面,导致瘤周显著水肿,引起颅内压显著增高。我们采用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较大嗅沟脑膜瘤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例为47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个月伴突发癫痫大发作4.5 h入院。头部CT及MRI检查示嗅沟脑膜瘤,大小约3 cm×4.1 cm×4.5 cm。另1例为52岁男性,因间断性头痛2个月,加重伴视物模糊、嗅觉障碍半个月入院。头颅CT及MRI检查示嗅沟脑膜瘤,大小约5.1 cm×5.0 cm×3.9 cm。

 

1.2 手术方法

 

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对侧旋转约20°,头顶部向后倾10°~15°,使颧突位于视野的最高点。取右侧额部发际内长约10 cm弧形切口。颞部平蝶骨脊,显露外侧裂即可,前缘平颅前窝底,左侧距中线约3 cm,骨瓣大小约3 cm×4 cm、呈椭圆形。弧形剪开硬脑膜,翻向前颅底方向,自侧裂池、颈动脉池释放脑脊液,松弛脑组织,自颅前窝底向下分离,可见肿瘤基底,用双极电凝及显微剪锐性分离肿瘤基底部,切断供瘤动脉及回流静脉,并进行瘤内减压,同时分块切除肿瘤组织。

 

2.结果

 

2例肿瘤均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无并发症、后遗症。术后复查CT见手术对侧额叶水肿范围小,说明术中对侧额叶牵拉、骚扰、损伤小。

 

3.讨论

 

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多种多样,采用额下入路最为常见,其次为经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分单侧和双侧两种,早期应用双侧额下入路较多,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近几年,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加之显微技术的进步,额外侧入路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额外侧入路是介于冠状切口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之间的一个入路,在某种程度上综合后两种入路的优点。

 

首先,与冠状切口额底入路相比,额外侧入路抵达肿瘤基底的前界和后界的时间基本一致,较冠状切口额底入路短一些;而冠状切口额底入路抵达肿瘤基底后界的视野相对会更深一些,基本到手术后期才能抵达;所以,额外侧入路会更早的到达肿瘤基底部。而脑膜瘤,越早处理基底部,剩余肿瘤则越容易处理,并且如果肿瘤后界包绕视神经、颈内动脉等神经、血管,早期处理基底部,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其次,额外侧入路在骨瓣成形时就暴露侧裂池,处理病变前可以充分释放侧裂池、颈动脉池的脑脊液松弛脑组织,释放操作空间。

 

第三,额外侧入路切口小、骨瓣小,不必过中线,相对额窦开放的几率也小,减少脑脊液漏,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

 

第四,额外侧入路距离中线旁约3 cm,对额极静脉、前矢状窦不易损伤,可保护正常回流通路,能明显减少术后额叶脑水肿和静脉梗塞出血的可能性。第五,手术主要使用前颅底偏外侧的路径,额叶脑组织的牵拉损伤较小,并且很容易处理同侧嗅神经、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及其血管分支,并进行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叶的牵拉,使嗅球和筛板密切相贴,使嗅觉神经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减少嗅神经损伤。

 

总之,额外侧入路既体现锁孔手术入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又可兼具常规翼点入路显微手术视野开阔、操作便利以及运用成熟等优点。经额外侧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切口小、骨瓣小,可充分显露肿瘤基底,对额叶脑组织及额底静脉血管、嗅神经等骚扰小,手术效果良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