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两例鼻结石伴真菌感染病例分析

2022.3.06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右侧鼻堵伴流血性涕1个月余入院。既往患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脑梗塞病史1年,无后遗症。无手术外伤史。术前鼻窦CT冠状位,右鼻腔中部不规则高密度影(图1A)。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镜下见右侧鼻腔中鼻甲前端,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灰白色煤渣样肿物,质硬,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完整切除肿物,少量出血,双极电凝止血(图1B、C)。术后病理回报:符合右鼻腔结石,伴曲菌病,右下甲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息肉,局部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图1D)。随访3个月,鼻腔黏膜愈合良好。


1646570726400081.png


图1 A 术前鼻窦CT冠状位,右鼻腔中部不规则高密度影;B 术前鼻内镜检查,右侧鼻腔中部灰白色煤渣样物;C 术中取出煤渣样物;D 术后病理,右鼻腔无结构物伴周围菌丝样物,局部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


病例2


患者,男性,27岁,主因右鼻间断出血1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术前鼻窦CT冠状位,右鼻腔前部不规则高密度影(图2A)。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镜下见右鼻腔前部鼻中隔、下鼻甲之间近鼻底部可见灰白色肿物,质硬、边界清、易出血。行肿物切除术,电凝填塞止血。术后病理回报:右鼻腔无结构物伴周围菌丝样物及炎细胞浸润,考虑真菌感染伴钙化结石(图2B)。随访半年,鼻腔黏膜愈合良好,未见肿物残留复发(图2C)。


1646570727325636.png

1646570727980709.png


图2 A 术前鼻窦CT冠状位,右鼻腔前部不规则高密度影;B 术后病理,右鼻腔无结构物伴周围菌丝样物及炎细胞浸润;C 术后半年复查鼻内镜,鼻腔黏膜愈合良好,未见肿物残留复发


讨论 


鼻结石又名鼻石病,是一种以异物为核心,由无机盐包裹而形成的鼻腔结石。异物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异物如小石粒、木屑、果核、纸屑、昆虫等;内源性如患鼻炎、鼻-鼻窦炎、鼻出血时的血块、干脓痂等进入鼻腔没有及时清除,留存在鼻腔。当长期存留于鼻腔时,这些异物刺激和堵塞鼻腔,引起鼻内感染、鼻涕等分泌物增多,而且炎性分泌物日久蒸发,鼻腔分泌物及泪液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钙和镁的磷酸盐和碳酸盐)逐渐分解沉积于异物表面,逐渐将异物包裹,日积月累,形成结石。多见于成年人,儿童罕见,一般为单侧鼻腔发病。鼻结石多位于鼻底、鼻中隔与下鼻甲之间的前后孔之间,其形状常因所处空间不同,形成不规则、表面粗糙的团块。又因其成分不同颜色呈白黑或灰褐色。鼻结石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使鼻中隔穿孔、鼻甲萎缩、窦壁破坏并发鼻-鼻窦炎。


鼻结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鼻塞,渐进性加重,流脓性或血性鼻涕,可有臭味等,且可伴嗅觉丧失、流泪、头痛等症状。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可显示鼻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并为评估手术难度及选择术式等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了解有无并发鼻窦炎、鼻中隔穿孔及弯曲等相关情况,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鉴别诊断包括鼻及鼻窦慢性炎症、骨髓炎、良性肿瘤(如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瘤)和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和鳞状细胞癌)。鼻结石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手术取出结石,同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局部有肉芽组织或鼻出血,可在取出鼻结石后进行局部烧灼或鼻腔填塞。如有鼻腔疾病,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等,可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鼻窦开放手术治疗,也可分期处理。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长期存在于鼻腔而不引起症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任何原因导致流出道狭窄或闭塞时,乏氧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大量滋生。Taxy推断鼻阻塞是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可能使真菌更容易在鼻黏膜上定居生长。在本组2个病例中,鼻结石病变导致鼻腔通道狭窄,引起鼻腔真菌感染。鼻结石临床较少见,伴真菌感染更为罕见,故容易误诊。对于本病的诊治,有以下体会:对于长期单侧鼻塞、头痛、鼻腔异味伴脓涕或血涕患者,给予鼻窦CT、MRI及鼻内镜等检查,排除肿瘤等疾病后,应联想到此病;通过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结构辨别清楚,鼻结石病变能够彻底去除,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及引流,完全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低氧环境,从而恢复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