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病例分析

2022.3.30

患者,女,80岁。因左眼视物不见10年,眼痛、眼胀2周。于2013年11月5日10:00以“左眼白内障过熟期、左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收入院。


查体: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55 mmHg,角膜雾状水肿,前房充满白色乳糜状物,余窥不清,见图1。初诊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经药物治疗,左眼眼压不能控制。于2012年11月6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吸出前房白色乳糜状物后,见前囊膜钙化、坚韧,见图2。用15度尖刀横向切开前囊膜约5.0 mm,圈匙套出晶状体核部,发现仍有部分乳糜状物位于玻璃体腔内,随用截囊针在后囊中央划开一小孔洞,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见图3。术后眼压12.4~14.5 mmHg。


1648631633930156.jpg


讨论


本病于1955年由Flocks等首先报告,并命名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囊膜有保护晶状体蛋白不致渗漏入房水的作用,在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囊膜渗透性增加,使可溶性蛋白渗漏入房水。其导致眼压升高的机制,目前有2种学说:(1)巨噬细胞吞噬晶状体皮质而阻塞小梁网学说:研究发现,房水中的巨噬细胞,可吞噬房水中的晶状体皮质而膨胀呈圆形,膨胀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虹膜隐窝、小梁网内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2)高分子的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直接阻塞房水排出通道学说:晶状体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位于晶状体内不会溢出囊膜。但随着年龄的老化,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晶状体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大分子的可溶性晶状体蛋白增加,透过囊膜进入前房,堵塞房角造成眼压升高。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多系老年人,有长期白内障病史。常单眼突然发病,出现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症状,但前房正常或较深,角膜水肿,前房可见白色点状、絮状或乳糜状浮游物。虹膜面及晶状体前絮状物,晶状体混浊,呈过熟期白内障改变。


对典型的病例不难作出诊断,而本病例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整个前房充满白色乳糜状物,患者眼痛、头痛症状明显,眼后节窥不清。应与眼内炎或全眼球炎继发青光眼鉴别。眼内炎或全眼球炎多有眼内炎症或毒素所致,常有前房积脓和瞳孔缩小,B超及房水实验室检查可鉴别。本病例术前已无光感,术中见晶状体皮质渗漏到玻璃体腔,遂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未植入人工晶状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普及,过熟期白内障已逐年少见,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比较少见。像本病例整个前房充满乳糜状皮质,眼后节窥不见,更是罕见。因此,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以免漏诊误诊。


本病的预后与治疗前的视功能有关,如能早期就诊,尽早手术,预后多良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