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反复全身丘疹、鳞屑20余年病例分析

2022.3.29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全身丘疹、鳞屑20余年,加重2年就诊。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腿部散在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结节,表面覆少许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渐累及躯干、上肢,皮损在数周内可自行消退,消退后遗留萎缩性褐色色素沉着斑,2年前患者自觉皮损数目增多,常成批出现,皮疹反复。未行系统治疗。


1648520754297181.png


图1 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面颈部、上肢、背部皮损

(面颈部(A)、上肢(B)、背部(C)散在分布紫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丘疹顶端凹陷,未见明显坏死、结痂,部分皮损表面覆少许鳞屑)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粟粒至黄豆大红色丘疹、结节,部分丘疹顶端凹陷,未见明显坏死、结痂,部分皮损表面覆少许鳞屑(图1A~C)。


1648520754923567.png

图2 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像及免疫病理像

(A:皮肤真皮层见多灶性围血管、附属器淋巴样细胞浸润(HE 染色×100);B:细胞体积稍大,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偶见核分裂象,散在少量浆细胞(HE 染色×200);C:CD30(+)(SP 法×100))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右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真皮层见多灶性围血管、附属器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体积稍大,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偶见(图2A、B);免疫病理检查示浸润的大淋巴细胞CD30+(图2C),CD3少量(+),CD4部分(+),CD5少量(+),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8、CD7、CD56、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Perf、GrB、TiA1、PAX5、CD20和浆细胞单抗(VS38C)C均为(-),Ki-67<10%表达;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RNA  (EBERs)(-)。


根据以上信息请大家讨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治疗:予以甲氨蝶呤15mg每周1次皮下注射,外用卤米松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残留色素沉着斑。


病例讨论


近年,有学者倾向于将淋巴瘤样丘疹病(LyP)划分为4个组织亚型:A型最常见,表现为异形大CD30+淋巴样细胞呈楔形浸润,同时伴有大量的组织细胞、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B型在组织学上类似斑块期MF,可见脑回状核的非典型CD30+或CD30-小淋巴样细胞呈带状或结节状分布,缺乏炎性细胞,有亲表皮现象;C型表现为超过50%单纯、均一的大的非典型CD30+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炎症背景不明显;D型组织学上类似于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T细胞淋巴瘤,主要为小到中等大的非典型CD8+和CD30+淋巴样细胞浸润,有亲表皮现象。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且有自愈倾向的丘疹、结节,组织病理学为CD30+的淋巴细胞围血管、附属器浸润,较大的淋巴细胞约占50%,诊断为LyPC型。LyPC型组织病理学表现与C-ALCL非常相似,两者皮损的免疫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亦提示有相同的T细胞克隆%但C-ALCL的CD30+不典型细胞超过浸润细胞的75%,可有亲血管性,病变范围较LyP更深,常延伸到皮下脂肪,两者的区分主要靠临床表现,C-ALCL通常表现为发生在躯干的孤立或少量的直径  > 2  cm的结节、肿瘤或皮下肿块,常破溃、结痂,而LyP以反复出现的局部或全身性丘疹或结节为特征。LyP患者的丘疹、结节皮损亦可伴有中央坏死、结痂,此时需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鉴别,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较容易区分。


本病最常见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光化学疗法和低剂量甲氨蝶呤。单独或联合其他疗法外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速皮损的消退,为疾病早期的首选药物。光疗亦是常见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紫外线照射后皮损快速缓解,但停止治疗后亦很快复发。甲氨蝶呤是最广泛使用的单药化疗方案,在最大的回顾性研究中,40例LyP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5~20mg皮下注射,间歇使用1~4周后,44%的患者无新发皮损,42%患者有少许发疹,停止治疗后,在随访的24~227个月内有25%无复发,但治疗3年以上的1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早期肝纤维化。此外,有报道使用干扰素(IFN)- α治疗有效且减少了其他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但需要维持治疗超过10~17个月才可控制复发。近来研究还发现,抗肿瘤药贝沙罗汀亦能有效治疗LyP,可作为备选药物。尽管以上治疗可使皮损减少或完全缓解,但停止治疗后易复发,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及长期并发症,本病治疗原则为长期随访而非积极治疗。大部分LyP患者预后良好,但有10%~20%的成人患者可发展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T细胞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或霍奇金淋巴瘤,故需长期随访以监测疾病转归。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